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地处晋西北的国家级贫困县山西右玉县,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山岭和尚头,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正是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绿化接力,右玉县的干部群众在曾经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上,书写了“塞上绿洲”的传奇,现如今,他们正努力实现从“绿起来”到“富起来”的转变。
人民网图
“达西”在维吾尔语里意为“盐碱地”,这个名字诉说着它曾经的贫瘠。如今的达西村,柏油路覆盖了土路,小汽车替代了驴车,天然气淘汰了煤火,光纤网接到了每家每户,大部分村民开上了小轿车,过去的土块房变成了砖混结构的新房,还有人住上了别墅,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山西右玉县和新疆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的巨大变化,都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谋而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大举措。而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是新时期加强农业农村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向。
有人说,他一生最得意的是“把我变成了农民,把农民变成了‘我’”。说这番话的人是太行山区农民眼中的“科技财神”,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农民教授”。李保国将自己的农业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的普通农民,通过讲课、实践一步步把他们打造成了“农业专家”。现如今,当地的农民兄弟们用科学知识改变着土地、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一座荒山变成了青山,一个曾经的贫困村变成了当地的首富村,一片石头山长出了畅销水果。李保国教授培养了数以百计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正是靠着人才的振兴才成就了今天太行山区某些乡村的巨大改变。因为懂农业,方能知轻重;因为爱农村,方能守初心。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9个字完整地构成了新时代“三农”工作队伍的基本能力素养。只有懂农业,才能学以致用,才会全力发展农业;只有爱农村,才能对农村有感情,才会长期扎根农村;只有爱农民,才能视农民为兄弟,方能真正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只有着力培养造就数量充足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能够扎根农村、把稳定与发展统筹抓起来的“三农”工作队伍,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得到高质量的实施。当农村成为引人入胜的天地、农民成为令人向往的职业,才能使人愿意长久地留在农村,当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口袋鼓囊囊、精神亮堂堂的职业农民,农村的发展才会更加生机勃勃。
(原文载于11月14日《新疆日报》,题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摘编自全国党媒公共平台www.hubpd.com)
《 人民日报 》( 2017年11月15日 09 版)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农村 农民 振兴 乡村 农业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