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哈里里去向确定 黎政局依旧迷离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全球热点)哈里里去向确定 黎政局依旧迷离
新华社记者
黎巴嫩总理哈里里本月初境外突然辞职引发的政治危机出现新转机。法国总统府16日宣布,目前滞留在沙特的哈里里已经确认接受法国总统马克龙的邀请,将于18日抵达法国巴黎。黎巴嫩总统奥恩随即发表声明称,哈里里将在巴黎待上几天,然后回到黎巴嫩,“就辞职事宜作出决定”。
分析人士指出,哈里里辞职危机背后实为沙特和伊朗之间的较量。民族和教派多元化的黎巴嫩如何化解此次危机,将最终取决于新一轮国际政治博弈的结果。
【新闻事实】
马克龙称,邀请哈里里来巴黎只是访问,无关政治流亡。沙特外交大臣朱拜尔16日则表示,有关沙特控制哈里里的说法“毫无根据”。
黎总统奥恩16日说,希望此次危机能够就此结束。他将等待哈里里回国,以决定接下来的安排。
哈里里曾于15日在社交媒体上说,他目前状态良好,并将最终返回黎巴嫩。他此前曾表示,如果本地区冲突中的某些参与者“停止干涉黎政府的行动”,他将“重新考虑辞职决定”。
哈里里本月初在访问沙特期间突然宣布辞职,并指责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操纵”黎巴嫩内政。此后,他一直没有公开露面,直至12日才在沙特接受黎巴嫩媒体采访,在电视节目中现身。
【深度分析】
法国与黎巴嫩在历史上有深厚渊源。马克龙邀请哈里里前往巴黎,意在通过斡旋这一危机重塑法国在黎巴嫩的影响力,增加法国在中东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
从目前来看,法国这一提议对各方都有利,容易被各方接受。对哈里里来说,去法国可以让他的人身安全与自由得到保障;对沙特政府来说,哈里里去巴黎可以洗脱沙特扣押他的嫌疑,缓解外界的舆论压力;而对黎巴嫩真主党和伊朗来说,哈里里去巴黎总比继续留在沙特要好。
哈里里辞职后,黎国内一时难以找到一位有相似影响力、能被各方广泛接受的人来接替他,黎巴嫩政府恐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陷入无人掌舵的境地,地区局势的不稳定因素也将因此增加。
【第一评论】
此次政治危机正是黎巴嫩这样教派林立的小国在中东地区大国激烈争斗角力中沦为牺牲品的典型案例。
1943年黎巴嫩独立前夕,黎国内各教派曾就国家权力分配达成协议:总统和军队总司令由基督教马龙派人士担任,议长和总理分别由伊斯兰教什叶派和逊尼派人士担任,议员和部长的职位按各教派人口比例分配。在地缘政治敏感复杂的中东地区,这种特定的政体设置使得黎巴嫩政局非常容易受到地区大国的影响。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孙德刚指出,本月以来,在俄罗斯、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共同支持下,叙利亚政府军在叙境内的代尔祖尔省迅速推进,结束了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对这一地区长达3年的占领。沙特担心伊朗和真主党在叙的军事部署长期化,因此对黎政府施压,试图迫使其将真主党扫地出门。
此次危机再度打破黎巴嫩国内脆弱的政治平衡。可以预见,围绕哈里里的去留,各方还将继续发力,局势有可能进一步复杂化。
【背景链接】
自1975年开始,裹挟在宗教矛盾和巴以冲突间的黎巴嫩持续了15年的内战。战争结束后,这片原本富饶的土地上充斥的暗杀、爆炸、争斗仍绵延至今。
作为具有黎巴嫩和沙特双重国籍的总理,哈里里的家族靠在沙特经商发迹,许多资产都在沙特。2009年,哈里里首次出任总理,组建包括真主党在内的联合政府。后来,因在其父、黎前总理拉菲克·哈里里遇刺案的调查工作上存在分歧,真主党内阁成员辞职,导致政府解体。
2016年底,哈里里再次出任总理。然而,以他为首的逊尼派阵营立场倾向沙特,同伊朗支持的什叶派组织真主党再次陷入不睦。(记者:于荣、李震;编辑:孙萍)
编辑:秦云
关键词:哈里里 黎巴嫩政局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举行活动庆祝中国农历新年
伦敦举行新春巡游庆祝中国春节
马来西亚槟城举办热气球节
“欢乐春节”走进联合国
铁路职工坚守岗位 保障旅客安全出行
好莱坞环球影城内的“中国年味”
国博举办新年迎春书画展
英国议会下院将对“脱欧”协议替代方案进行辩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