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甘肃甘谷:一双麻鞋走出的致富路
新华社兰州11月20日电(记者黄文新)较之几年前,甘谷麻鞋的生产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但产品依旧沿袭了千年工艺。
冬天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52岁的杨小琴脸上,宽敞的车间不亚于在南方做工时的厂房。她来自甘谷县礼辛镇寨子村,年轻时外出到纺织厂打工好多年,现在回来做麻鞋。“每亩地种麻收入3000多元,自己在鞋厂编鞋一年收入超过3万元。”杨小琴说。
王应武是这家麻鞋企业的负责人,他说,最初的想法很简单,承包县里的福利厂,把生产的麻鞋拿到附近的小店卖,“挣点钱推日子”。现在,他的企业已经成为当地的麻鞋生产基地。
史料记载,麻鞋的生产历史可追溯到东汉以前。大青麻纤维结实耐用,编制技艺至唐代已趋成熟。在物质条件尚不发达的漫长历史中,当地百姓普遍穿着它,虽然鞋子的材料几经变化,麻鞋却因为价廉物美,依旧很受欢迎。
“当初的确很难,一双鞋挣几毛钱,大冬天的几个人围着火炉子做麻鞋,脸烫烫的,脊背后面冷风直吹。”企业负责人之一张玉林说。
20年前,甘谷来了一个美国人,对这种传统手工制作且纯天然材料的鞋非常喜欢,也第一次让当地的麻鞋见了世面。“那次合作的时间并不长,我们也缺乏做外贸产品的经验,吃点亏是必然的。”王应武说。
吃亏长见识。在后来的日子里,当地政府专门划拨土地对企业进行升级,企业自己也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甘谷麻鞋形成了规模化生产。为了让这一带着民族文化符号的产品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专门聘请日本、法国、意大利的设计师设计了商务风格、居家风格、运动风格等不同类型产品。
2016年,甘谷县出口到日本、美国、欧洲和中东地区的麻鞋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随着电商市场的发展,国内线上营业额去年也突破500万元。
现在,当地有1000多名妇女在家中或在厂里围绕麻鞋生产改变着自己的生活,而原材料大青麻的种植更是让周边的两个县4万多农户受益。
另外一种改变也越来越明显。“前几年,市场销售出现瓶颈,但‘一带一路’倡议让我们与世界的路途缩短。相信麻鞋会走得更远,朋友会离得更近。”王应武说。(完)
编辑:杨岚
关键词:麻鞋 甘谷 甘肃 走出 致富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举行活动庆祝中国农历新年
伦敦举行新春巡游庆祝中国春节
马来西亚槟城举办热气球节
“欢乐春节”走进联合国
铁路职工坚守岗位 保障旅客安全出行
好莱坞环球影城内的“中国年味”
国博举办新年迎春书画展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