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贫困生卖土特产,学校用“电商”为他们代言
央广网杭州11月22日消息(记者孙冰洁)“同学,你家的特产,学校来代言!” 。11月11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官方微信、微博、学校学工部、招生就业处、校友总会等部门共十多个微信公众号,同时推出了一条“特殊”的微信,为学校的贫困生,售卖来自家乡的土特产。
十天之后,首批推出的两名同学接到了数百张订单,获得了数千元的毛利润。
在这个近年来以电商“闻名”的城市里,“电商”也在重塑着高校“扶贫”的新思路。
特殊的“双11”
11月10日,双11前的最后一天,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大二学生杜阳直到夜里一点左右才睡下。这一晚,她没有像同宿舍的其他同学那样,熬夜等待12点到来,然后迅速将淘宝购物筐里早已选好的商品下单,以便在“在双十一”的最早一波购物狂潮里分一杯羹。
因为这一次,他的身份首次由“电商大战”中的买家变成了卖家。
“能卖得出去吗?”杜阳的心里有些忐忑。与其他淘宝商家相比,杜阳觉得自己的货品无论是在种类还是数量上都不占优势,“电子平台上销量最高的永远是服装和化妆品,就算是土特产,也要做出规模才行。”
而他所出售的商品,只有东北老家当季的蘑菇和核桃。

学生家的核桃

学生家的核桃
更大的压力来自于,她并不希望仅仅拿这些土特产“练练手”。而是想借此给自己真正带来收益,同时也给父母减轻点压力,最终能够尽快摘掉“贫困生”的帽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在校的多少名学生中,有2900名贫困生,而特困生占5%,杜阳是其中之一。
同一晚,在距杭州两千多公里的东北老家铁岭,杜阳的父母正将晾干的榛蘑一斤斤称好,放进定制的包装袋里,等待女儿第二天“可能”发来的订单。
与此同时,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工部的办公室里,当晚值班的教师陈晨刚编完一条“特殊”的微信,在标题上敲下了这几个字“同学,你家的特产,学校为你代言。“
11月11日,包括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官方微信、微博、学校学工部、招生就业处、校友总会等部门共十多个微信公众号,同时推出这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乡土特产代言、面向社会销售的消息。
自此,一场由学校、贫困生、家长合力参与的特殊双十一活动,正式开始了。
用“电商”为贫困生代言
学校利用电商平台为学生卖货,这在做了十几年学生工作的陈晨记忆里还是首次。
而这个点子的起源,则源自贫困生的几条微信。
学生处辅导员戴羽去年毕业后留校工作,日常主要负责学校贫困生的工作,过去的一年中逐渐发现,一些学生开始在qq空间、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账号上,出售自家的土特产。

学生家的苹果

学生家的苹果
“都是很个体的,不成规模的,有人买就卖点,一般都卖不出去多少。我就想,能不能我们利用学校的平台,来为他们推广。”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最新统计的贫困生数量近3000名,按照国家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学校每年为符合资格的贫困生提供每年3000元左右的国家助学金以及5000元的国家励志奖学金,另有学校设立的其他助学金等补助。但奖助学金的设置皆有一定限制,“不可能每个贫困生都能全拿到,有的只能解决基本的生活,那他也想要平等的发展,怎么办?”学生处副处长刘孝菊告诉记者,除了传统的资助政策外,学校还为贫困生设立了包括助教、体育裁判员等近千个助学岗位,按照每小时15元左右,每月不高于40个工时的标准允许学生勤工俭学,但即使如此,刘孝菊坦言,现有的单纯的补助政策并不能完全解决贫困生的问题,“你要想办法让他这个家庭有能力脱贫,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个节点上,戴羽提出的“电商”思路,很快得到了学校相关部门的同意。校方决定利用即将到来的“双11”试水,向全校有相关需求的贫困生发出“邀请”,学生提出申请,由校方对产品的质量进行遴选,最终有20名学生的家乡土特产通过了筛选,主打东北山珍的杜阳和山西苹果的冯铄称为学校官微首批推出的“商家”。
一周之后,冯铄收到了近100张多张订单,订货方除了学校教师、校友、家长外,还有不少校外客户。按照每箱50元的售价,一周的毛收入逾五千,“苹果卖出了80多箱,核桃已经卖没了,就不卖了。”冯铄的心情已有原来的担心“卖不出去”转变为如今的“没得卖”,这让他始料未及。
“平时很少能卖得这么好,头4天,就有不少人下单,第一天的时候最多,能有20多单,剩下的几天也都会有10多单。”杜阳母亲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有人专门打电话来,“说原来也是这个学校的校友,看到了这个活动想支持一下我女儿,直接就打来500元钱,让我随便装500元钱的尝尝看,质量好的话会继续帮我宣传。”
“一切都是很自然的”
“代言”的消息发布后短短一天,两名同学就各接到了20多份订单,“贫困生们的报名热情也很高,有说要销售家乡的茶叶、蜂蜜,还有学生问:家里是养猪的,可不可以参与。”陈晨说。
不断出现的“买家”聚集在学校官微的留言区,订单的种类从东北的木耳、山东的苹果再到新疆的葡萄干……在该校副校长徐江荣看来,这一看似“非主流”的扶贫举措,与其说是学校的助推,倒不如说是师生双方搭了蓬勃发展的电商顺风车。
“一切都是很自然的。”在与记者交谈中,徐江荣多次提到这句话。
实际上,利用电商服务校园,在这所以电子科技为主导的学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此前,刚毕业的学生克里木利用在微信开微店的方式,将家乡新疆的核桃、葡萄干等瓜果运到浙江,因为货源稳定,品质新鲜,在持续盈利后,毕业后克里木直接在杭州成立了公司。
电商催生的另一产业,是网红。15年毕业的梁笑笑和男友,最初是学校某摄影社团成员,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分享拍照心得,聚集了大量粉丝,将流量变现,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同时为淘宝商家做代言,成为当前微博上炙手可热的“网红”——笑笑同学。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所在的下沙区,又称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是杭州市近年迅速崛起的电商新区。这里聚集着包括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近二十所高校,其中不少学校都开设了”电商“有关的创业课程,电商也成为学生创业的关键词。
与杭电仅一路之隔的浙江工商大学,就曾走出了如今”网红圈“有名的代表——雪梨(朱宸慧)。在刚结束的“双11”电商之战中,雪梨仅用了两小时,就实现了销售额破2亿的目标。
“电商”也在重塑高校师生的思路,中午十二点左右,位于杭电学生食堂三楼的创客空间里,100个座位中,有近半数的学生创业团队还在进行头脑风暴。一旁的桌子上,挂着“xx电商公司”的牌子。学校为入选的创业团队提供3个月至半年的免费办公场所,同时配备创业导师,提供全程咨询与指导,直到孵化成功后离开校园自立门户。
刚从苏州匆匆赶回的大四学生杜渊来不及吃饭,手机一直不断响起微信提示音,作为学校的“创业明星”,杜渊早在大三时已经注册成立了公司,从微信公号“食堂外卖”做起,学生在线上下单,杜渊与团队成员在线下为同学将外卖送到宿舍;继“食堂外卖”之后,如今团队专门为高校官微研发小程序,包括早起打卡、校园交友等,已经扩展到两千多所高校……
“我们应该尽可能靠近学生的思路。这次试水的官微卖土特产,只是一个开端。”
眼下,杭电校方正在琢磨将学生创业团队与贫困生的需求对接,用专业的团队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土特产重新包装、推广服务,打造一条“土特产网红”产业链。
一切才刚刚开始。“刘孝菊说。(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杜阳、冯铄、戴羽为化名)
编辑:曾珂
关键词:贫困生卖土特产 学校用“电商”为他们代言


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庆祝万圣节 装扮成猫王、黑武士和疯
联大召开关于终止美国对古巴经济、商业和金融封锁必要
山东沂源:深秋柿子加工忙
文在寅呼吁珍惜半岛有利契机
京张高铁开始全面铺轨
纽约举行万圣节大游行
南苏丹举行活动庆祝和平协议签署 最大反对派领导人马
阿里巴巴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在非洲落地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