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挂公寓名的群租房:胳膊没伸直就能摸到隔壁楼的墙
一场全面的安全隐患大排查,让人们开始讨论,出租公寓能不能租?昌平史各庄地区是北京的城乡结合部之一,也是出了名的出租公寓扎堆地。几十公里外的一场大火,表面平静的村子已经暗潮汹涌,租客们心知肚明,那些挂着“公寓”名头的简易楼,实际就是群租房的“变种”。
名为公寓的群租房
“前一秒,看着路过的咖啡店、电影院,你觉得这里是大都市;后一秒,走过水泥砌的‘偏门’,村里望不到边的低矮楼房和路边的简陋小店又在提醒着,你还没离开当初的小县城。”这段话,是租客小景日记里的一段,形容的便是“史各庄村”。
租客习惯叫这里“史各庄村”。其实从地理位置上看,位于地铁昌平线生命科学园站北侧的史各庄地区,其实是史各庄村、东半壁店村和西半壁店村三个村子连片而成。从地铁昌平线生命科学园站A口出来,步行约1公里,经过现代化的永旺国际商城,便可到达村子的最南端。
史各庄村究竟住了多少租客?这是个没有人能回答清楚的问题。在这里住了5年的小景只知道,某一天村东头拆了一栋楼,过两天村西头可能又新盖了一栋楼,来来回回,村里的楼还是密密麻麻一眼望不见边。“反正水泥石灰砌就的楼,盖起来也特别快。”每一栋楼,就是一个出租公寓,从二层到五层不等,每层通常都能住上十多人,每个房间的格局也基本相同,不到10平方米的单间,房东配一张床、一把桌椅,月租金基本在900元到1000元之间。“名字叫公寓,你也可以说它是群租房,隔壁若开着电视,我连台词都能听得一清二楚。”小景说,最开始,来史各庄村租房子的都是年轻人,租金便宜的村子是大家在城市奋斗的临时歇脚处。从去年开始,口音各异的老人也开始在村里出现,都是被孩子从老家接来负责照看孩子的。
6间房共用3平方米卫生间
昨天中午,记者再次走进史各庄村。和3年前相比,这片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区域还是受到了科技浪潮的影响,骑着摩托车的外卖小哥在狭窄的街巷中穿行送着午餐,鳞次栉比的路边小店也都贴出了可接受微信或支付宝支付的提示,而每一栋公寓的门口,老式的大铁门上也都安装了现代化的门禁系统。但村子的样貌并没有变,狭窄的道路还是只能供两辆三蹦子并排穿行,垃圾和建筑材料随处可见,一栋楼和一栋楼之间的距离也依然维持在1.5米以下,最近的楼间距目测只有约20厘米——胳膊没伸直,就能摸到隔壁楼的墙。
三一公寓、和谐公寓、如家公寓……这些原有的公寓名牌虽然都被拆除,但房屋出租的广告依然随处可见。“现在不流行挂名字了,租房子么,有没有公寓名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现在只有转租的‘二包’才挂公寓名。”一位自称是村里人的房东,看到记者在四处寻找招租广告,便主动走近攀谈了起来,说他有公寓单间出租。
跟着房主,记者来到一栋两层的不临街自建小楼前,只见一个黑洞洞的大门通向外面。从大门走进去,狭窄的楼道两边分割出了一个个单间。记者看到的那一间,建筑面积大约6平方米,摆下一张单人床和一个小书桌后,基本没有活动的空间。一层楼的6间房,共用一个不到3平方米的蹲坑式卫生间,卫生间门口还摆放着废弃的煤球炉。“现在村子里都不让冬天烧煤取暖了,说是怕有危险。”房主反复强调,虽然小楼里并没有暖气和热水,但优势是价格便宜,每月租金只要500元。
随后,记者又在村子里转了一圈,发现每一个招租的公寓都和这一家差不多,不同的是有的公寓提供供暖和热水,但需要租客另外交纳供暖费,月租金也相对贵一些,起步价要1000元。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公寓 群租房


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庆祝万圣节 装扮成猫王、黑武士和疯
联大召开关于终止美国对古巴经济、商业和金融封锁必要
山东沂源:深秋柿子加工忙
文在寅呼吁珍惜半岛有利契机
京张高铁开始全面铺轨
纽约举行万圣节大游行
南苏丹举行活动庆祝和平协议签署 最大反对派领导人马
阿里巴巴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在非洲落地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