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中欧班列,串起丝路机遇
日前,中国铁路总公司传来消息:自2011年开行以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突破了6000列。这个数字,乍一听似乎稀松平常,毕竟中国铁路一日的跨局货车开行量就相当于这个7年累积量的2/3。然而,回溯历史就会发现,6000中欧班列的开行,着实不易。
2011年,中欧班列开行元年,这趟跨境货运列车只开行了17列,其后每年的开行量依次为42列、80列、308列、815列、1702列,可谓翻倍增长。到今年,中欧班列的年开行量突破3000列,已经超过了2011年至2016年六年开行数量的总和。
是什么引发了中欧班列的爆发性增长呢?
不断提升的高性价比,是重要原因。这几年,通过合作各方的不断努力,中欧班列的运输时间不断缩短,开行线路和密度逐渐增加。作为运输产品,中欧班列已经以速度快、安全性高而闻名。曾有义乌商人算过账,同样一批小商品运去西班牙马德里,中欧班列的运程比海运缩短了9000公里,运行时间从21天压缩到最快16天,比海运至少节省一多半的时间,运输成本下降了近30%。这样的致富快车,谁不愿意搭乘?
中欧班列受热捧的根本原因,并不只是因为产品本身,更在于它所承载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新理念。自4年前,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以来,“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不断扩大,沿线国家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实实在在。换言之,倡议是中国的,机遇却是全世界共享的,中欧班列就是最好的范例。
中欧班列是趟普惠列车。中欧班列虽然由中国发起,却不是一边倒、一头赚的利己生意。在2000多种“中国制造”运抵中亚和欧洲市场的同时,英国母婴产品、德国啤酒、西班牙火腿、哈萨克斯坦面粉等抢手“海淘货”,也通过中欧班列来到中国消费者手中,让欧洲企业抓住了中国消费升级的商机。在全球经济复苏低迷的背景下,高效率的中欧班列激活了更多的潜在需求,让沿线制造业与消费者互惠互利。
中欧班列又是个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中欧班列连接中欧,却造福沿线,是振兴区域经济的“孵化器”“造血仪”。航空、海运往往都是直达运输,中途不再发生任何交易,而跨境铁路运输却可以中途多次编组,卸下货物,再装运新货,因此也形成了强大的外溢效应。每一个铁路中转编组站就相当于一个网络热点,可以吸聚制造、仓储、运输、金融、信息、餐饮、住宿等多种产业,形成新型产业园或物流特色小镇,为沿线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提供“造血”机能。实际上,通过各沿线国家共商共建,像新疆阿拉山口等城市,已开始“借路下蛋”,站在“一带一路”的“风口”上,等待磨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璀璨夺目的明珠。
11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致首届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论坛的贺信中指出,建设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是加强沿线各国民间交流合作、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举措。中欧列车,正如游走在这张合作网络中的画笔,勾勒出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计利当计天下利”,中欧班列累计开行6000列只是一个新的开始,随着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中欧班列必将牵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行稳致远。
(作者为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记者)
《 人民日报 》( 2017年11月23日 05 版)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中欧 班列 开行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