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福建闽清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
新华网福州11月22日电 2016年,福建闽清县实现脱贫率85%,今年,仅剩的314名贫困人口也即将脱贫。
脱贫近在眼前,闽清已悄然换档。眼下,闽清县已调整步调,蓄势“下一程”——乡村振兴。
闽清,位于福建省东部,行政区划隶属福州市,礼乐之乡,福建省重点侨乡,近代爱国侨领黄乃裳和当今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中科院院士吴孟超的家乡。全县多为山地,总人口32万人中有26万农业人口,是名副其实的山区县、农业县,是省定农产品主产区。2012年,闽清被定为市级贫困县。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4705户13947人,贫困发生率为5.48%。
五年来,闽清县以“产业扶贫”为根本,坚持“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并重;五年来,贫困户、脱贫户收获的不仅是家庭经济的逐步好转,更是对美好生活的信心重塑。
目前,闽清正在聚力攻坚,确保今年全面脱贫。
去年闽清“7·9”特大洪灾后,白樟镇园头村贫困户吴月云的家受到严重破坏,只剩下残破的土墙。如今,在乡镇政府的帮助下,吴月云一家在旧址上重新盖起了四楼水泥房。图片为吴月云的新家与受灾后的房屋对比图。新华网 杨濛摄
精准扶贫 让产业和贫困户结上对子
找到脱贫路径,是扶贫要迈的第一道坎。
怎么找?
闽清县在脱贫攻坚具体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家”字工作法,扶贫干部和责任人结“穷亲”,扶贫干部进村入户话家常、办家事、当家人、“常回家看看”。
就是在聊了很多次“家常”后,白樟镇团委书记林超为贫困户吴月云办了两件“家事”。一是,解决吴月云孙女的住校问题,让她可以腾出时间打工。二是,在镇政府的帮助下,为她找了一份瓷砖厂的工作,每月收入2900元。
“我有事情都会打电话向她咨询,让她帮我出出主意,真的把她当做家人一样看待。”吴月云对林超已经有了亲人般的依赖。
做的是“家事”,暖的是民心。
“很多人贫困是因为没有信心或门路脱贫。‘家’字工作法可以增强扶贫对象奋发图强、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决心。”闽清县委书记许用贵如是说。很快,这套“家”字工作法在闽清全县推广。
说来,吴月云的脱贫能够这么顺利解决,还要感谢白樟镇的支柱产业。
在闽清,陶瓷产业发展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如今仍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而白樟是闽清的陶瓷重镇。乡镇特色产业的发展,为贫困户就业、自主创业提供了消化空间,增加了脱贫机会。
事实上,产业扶贫正是闽清“精准扶贫”的根本之策。
在三溪乡上洋村,油茶种植业发展正酣。市场上,油茶卖到100多元一斤,仍供不应求。
去年以来,建档立卡贫困户郑东林在乡政府的帮助下,在自家的几亩田地上种起了油茶。从种植育苗、病虫防治到水肥管理等整个种植过程,都由白岩山油茶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指导。收获果实后,郑东林也直接卖给油茶公司,或者通过油茶公司压榨包装再进行销售。
去年一年,通过发展生产收入8000元,郑东林终于脱掉了村里最困难贫困户的帽子。
“我们就是要引导和支持贫困人口立足当地资源和当地特色产业,依靠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创业就业,实现就地脱贫,做到有劳力的每个贫困户都有1个以上增收脱贫项目。”闽清县扶贫办负责人马忠说。
据统计,2017年全县通过产业扶持164户、扶持转移就业515户,其中通过企业、合作社带动发展产业和就业的有182户。
产业扶贫,不仅是脱贫之计,更激活了地方产业发展。
近年来,闽清县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每个乡镇重点培育壮大1个主导产品,形成了油茶、食用菌、茶叶、橄榄、粉干、陶瓷等“十大扶贫特色产业”,推广“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银行+企业+贫困户”“党支部+扶贫户”四种新型主体带动模式,实现“一镇一特色”可持续扶贫产业布局。
“如今,很多贫困户和脱贫户,都已经融入到当地产业发展,成为我们新农村建设的有生力量。此外,在党委、政府的支持及政策的激励下,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合作社、银行等也在不断创新,为地方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闽清县扶贫办马忠说。
葫芦门水库位于闽清县三溪乡鼓舞村下游葫芦门河段上,于今年10月10日开闸蓄水。作为一项民生工程,葫芦门水库将解决三溪、坂东、白中和白樟等乡镇10多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同时也为附近的工业用水和农田灌溉提供水源保障。新华网 杨濛摄
生态宜居 靠绿色发展过上舒心日子
绵绵青山,曾是闽清发展的最大障碍。
上个世纪90年代初,闽清人从县城开车到福州市区,要跑两个半小时。山路弯弯,翻山越岭,几多阻隔。
随着高速路网的形成,养在深闺的闽清山水,成了“金山银山”。乡村农特产品、乡村旅游,成为山区人民致富的新引擎。
闽清人深知,生态资源是闽清最具竞争力的资源。
绿色开发,绿色发展,是要求,也是共识。
闽清县坂东镇文定村,曾经是村财“零收入”的“老大难”村,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户33人、贫困人员比例高,村两委“压力山大”。
上下求索后,文定村锁定了“光伏发电”项目。
“这是新能源产业,又是国家精准扶贫的十大工程之一。既能‘立竿见影’,又绿色环保。”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林友楷说。
在政府、党建“双扶双联”帮扶企业的支持下,今年6月27日,闽清县坂东镇文定村120千瓦光伏扶贫项目,作为福州市单体最大的光伏扶贫项目,并网发电了。这个项目每年可为村里带来15万元的收益。
村集体有了经济收入,村里的“民生工程”有保障了。
文定村计划将光伏项目收益的10%用于设立村级扶贫基金,帮扶项目所在小学贫困师生,促进教育发展。同时,计划新建150亩市级菜篮子基地,提升当地农业现代化水平和产业扶贫效果。
在闽清,像“光伏发电”这种扶贫性质的民生工程,屡见不鲜。它们不仅可以反哺经济发展,还为山区人民带来了更宜居的环境。
11月9日下午,三溪乡乡长严文妃前往葫芦门水库察看蓄水情况。
葫芦门水库位于三溪乡鼓舞村下游葫芦门河段上,水坝基座240米,今年10月10日下闸蓄水。虽已立冬,水库两岸依然绿树青葱,倒映在粼粼波光上,一幅田园生态的美好景象。
“福州市对扶贫工作提出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有保障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县实际,我们又进一步加强了饮水的保障。”闽清县扶贫办马忠介绍道。
原来,长期以来,闽清饮用水只有一个水源地——闽江。离水源地较远的坂东地区比较缺水,群众主要通过打井取地下水。为解决农村贫困户、贫困村饮水安全问题,闽清决定开辟第二水源,建设葫芦门水库。
历时3年,终于竣工。
葫芦门水库将作为优质饮用水水源,解决三溪、坂东、白中和白樟等4个乡镇10多万村镇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同时保障白金工业园及坂东工业区生产生活用水,覆盖三溪和坂东约4500亩农田灌溉。
而库区的移民,也终于搬离了大山深处,或到县城安家,或集体搬迁到乡政府对面的安置小区。
三溪乡多崇山峻岭,葫芦门水库建成后,不仅解决了闽清县数十万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也给三溪乡增添了几抹湖光山色。三溪乡党委书记王尚说,他们正在谋划开发库区旅游项目。
中国温泉之乡、福建省森林城市——闽清开发旅游项目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得天独厚。
目前,中国瓷天下旅游区、九龙生态公园两个均投资十几亿元的绿色生态旅游项目进展迅速。畅游体育、青马部落等旅游项目将落地。闽清县旅游观光业发展势头喜人。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60.33万人次,完成旅游总收入7233.1万元,比增27.3%。
传统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改燃降耗,全面推广使用天然气;中建绿色建筑产业园落地生根,方兴未艾;新引进的金沙华润风电、上莲风电等一批风电项目,更是让闽清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取得明显突破,正逐步成为当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共画闽清绿,守护福州蓝”已成为闽清的自觉行动。绿色发展在闽清风生水起。
这是无人机视角下的黄楮林温泉。黄楮林温泉景区位于闽清县雄江镇,以森林、温泉、溪谷飞瀑为特色,其中温泉水富含碳酸氢钠,被称“美人汤”。近年来,景区经过科学开发,形成了集休闲养生、游览观光、登山拓展等为一体的旅游项目。新华网 涂天翔摄
文明乡风 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内核
最近,在闽清县坂东镇文定村,老人们到超市采购都流行使用一种购物卡。这是当地老年人协会重阳节时发放给老人使用的,卡里的钱由在外经商的宗亲捐助。
自开展“树立文明乡风,助力精准扶贫”市级试点村建设和深化移风易俗活动以来,这座古老的状元故里厚养敬老蔚然成风。此外,村里还新建成了文定许氏家风家训馆、家庭文明建设基地。如今,这里不仅成为村民们学习瞻仰祖辈家风家训的场所,更成为村里孩子们双休日学习的乐园。
和文定村一样,越来越多的闽清人开始挖掘整理自己的文化。近年来,礼乐文化的再度兴起,更是当地传统文化的全民觉醒。
礼乐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宋时期,陈祥道的《礼书》、陈旸的《乐书》分别是宋代礼乐文化水平最高的专著之一,在中国礼乐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而这“二陈”,就是出生于闽清的兄弟。
礼乐文化在闽清一直倍受推崇,从宋代开始,就建造了专门纪念陈祥道、陈旸两位先贤的纪念性建筑物,后几经易地重修重建。
为了推广礼乐文化,闽清县成立了研究会,编写礼乐文化乡村教材,举行编钟表演,开办“国学精典讲习班”……如今,“二陈”文化逐渐深入人心,闽清形成了崇尚礼仪、缅怀先贤的良好风气。
闽清县的村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继承和弘扬着自己的文化。
福建母亲河闽江边上,东桥镇大溪村是省级美丽库区移民示范村。今年,闽清县库区移民局在大溪村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库区环境综合整治。在整治过程中,按村民提议,在这个美丽乡村的江滨休闲步道上,立起了龙舟文化雕塑和龙舟文化墙。
临江而居的大溪村民,提起龙舟就起劲儿。
从早期不惜重金请教练“斗龙舟”,到联合其他村力量组成东桥龙舟队去参加中华龙舟赛,再到去年“尼伯特”台风期间组建龙舟救援队冲锋在一线,“我觉得,我们的龙舟,是有文化、有精神的。”大溪村党支部书记刘文武,一个黝黑精壮的汉子,认真地说。
乡风文明的提升,让闽清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有了精神内核。“梦想的故事”也在这片土地上不断生根发芽。
闽清雄江镇,一个普普通通的水电站库区小镇,有一个成为“农村万达”的梦想。以闲置的房产为媒介,这个小镇聚集着一大批建筑师、设计师、创客、天使投资人。以活化当地产业为思路,许多当地农民正紧随其后,参与小镇的改造。随着小镇民宿、文旅等创业项目陆续问世,小镇拿出十几栋闲置房产招商,呼唤更多的创客入驻。
作为闽清县农业大镇之一,塔庄镇也在书写着自己的“梦想”。通过以茶口粉干作为特色产业,塔庄镇逐年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拓宽农民脱贫致富的门路,力争实现“不出村可就业、不出远门即攒钱”。
目光转向闽清县东桥镇。去年年底正式动建的东桥万国钟表产业园,也在勾画着美好蓝图:一期地块分为12个组团,供不同企业入驻。项目建成后,可提供4700个就业岗位,实现百亿元的年产值。
蓝图已定,方向已明。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闽清,奋发有为没有过去时只有进行时。(王永刚 蒋丽敏 陈丹 通讯员 陈军辉)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闽清 产业 闽清县 扶贫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