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约吗?来一场说“上天”就“上天”的旅行!

约吗?来一场说“上天”就“上天”的旅行!
网上曾流传这样一个旅游“鄙视链”:南北极观光>欧美自由行>日韩五日游>港澳台三日游>国内景点人山人海一日游>城郊半日游>城内公园一小时游。然而你知道吗?在不久的将来,太空游将登至链顶,傲视地球上的所有自拍杆。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发布《2017年—2045年航天运输系统发展路线图》。根据规划,亚轨道太空游2025年前后将成为现实。
仰望星空,自古以来,无论是嫦娥奔月的故事,还是飞机、火箭的诞生,都从侧面表明人类对神秘而浩瀚太空的好奇与向往。直到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 加加林乘坐宇宙飞船“东方1号”绕地球飞行一周,这才正式拉开了人类“太空游”的序幕。
加加林之后,越来越多的载人航天计划及漫步月球获得成功,但实现太空遨游,对大多数人来说依然是梦想。
真正意义上的太空旅行项目是由俄罗斯联邦航天署提出来的,第一个实现太空旅行的人是美国富商丹尼斯 蒂托。在2001年,蒂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太空旅行。而他的这趟旅行费用远远超出绝大多数人的想象,甚至可以用天价来形容。他曾在“太空日记”中也感慨:“第7天,假期结束了,2000万美元也结束了!回到正常重力状态,拖着沉重的胳膊和腿,唯一变轻的是钱包!”
蒂托的太空之旅被认为是商业太空旅行的开端。媒体报道显示,截至目前,7名被送上国际空间站的游客全都为此付出了“天价”。这意味着,太空游还只是富豪的旅游项目,普通人太空旅游的梦想仍然遥不可及。
通俗来说,“太空旅行”分为三种:亚太空高空飞行、亚轨道飞行和轨道飞行。亚太空飞行,严格意义来说并未达到太空,目的地位于太空下面的气流层,这里的“景色”、体感与太空类似;亚轨道飞行,能够感受到失重,也能看到地球大概的全貌;轨道飞行,类似国际空间站那种轨道高度。
虽然这三种“太空游”观感不同,但都需要国家航天技术的支撑和不菲的费用。换言之,和旅行团类似,你的太空旅游能否成行取决于两个条件:第一,航天技术是否有能力把你“送上天”;第二,你的钱包能不能付得起“油钱”。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人的“太空梦”越来越近。从2003年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进入太空,到2017年天舟一号天宫二号成功对接,14年航天探索取得的种种成就,无不在展现中国强大的航天实力。
这不,《2017—2045年航天运输系统发展路线图》规划出实现中国人“太空游”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20年,长征系列主流运载火箭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低成本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实现首飞;2025年前后,可重复使用的亚轨道运载器研制成功,亚轨道太空旅游成为现实;到2030年前后,重型运载火箭将实现首飞,为载人登月提供强大支持;2035年左右,运载火箭实现完全重复使用,以智能化和先进动力为特点的未来一代运载火箭实现首飞,高性能智能化空间运输系统将实现广泛应用;到2045年,进出空间和空间运输的方式将出现颠覆性变革,天梯、地球车站、空间驿站建设有望实现……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公司总裁唐亚刚更是表示,到2035年左右,更多的普通人可以乘坐两级可重复使用运载器遨游太空,在地球轨道领略太空的浩瀚与地球的绚丽,实现飞天梦想。
怎么样,看到这是否心潮澎湃?再等八年,太空旅游就不是梦。心情激动的朋友们,是否已经准备在太空中拍张自拍展示到朋友圈了呢?(文/于子茹)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太空 上天 旅行 实现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举行活动庆祝中国农历新年
伦敦举行新春巡游庆祝中国春节
马来西亚槟城举办热气球节
“欢乐春节”走进联合国
铁路职工坚守岗位 保障旅客安全出行
好莱坞环球影城内的“中国年味”
国博举办新年迎春书画展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