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中国“地沟油航班”首次跨洋飞行 大规模推广尚需时日

中国“地沟油航班”首次跨洋飞行
北京时间22日凌晨,从北京飞往芝加哥的海航HU497航班,经过近12小时飞行后成功降落。
飞机所用的航空燃料,混合了一定比例的生物航空煤油。其原料来自餐饮废油,俗称“地沟油”。该航班的成功降落,也是国内首次从“地沟油”炼化燃料实现跨洋飞行。
“地沟油”航班引发关注的同时,类似燃料的推广仍存在困难。业内人士指出,相对高昂的生产成本,回收、销售端的“小作坊”式运作,致“地沟油”燃料全面使用尚需时日。

“地沟油航班”走红
发动机轰隆声由远及近,机翼的巨大阴影缓缓压下。当地时间21日12时许,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起飞的海南航空HU497航班,搭载186名乘客和15名机组人员,经过6100海里的跨洋飞行后,在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降落。
大洋彼岸的国内,一群人松了一口气——他们来自镇海炼化厂,飞机的顺利降落意味着,多年的研究成果得以付诸实践。与传统越洋航班不同的是,这架波音787飞机所使用的航空燃料,混合了一定比例的生物航煤。
生物航煤,全称生物航空煤油,是一种以多种动植物油脂为原料,采用加氢技术、催化剂体系和工艺技术生产的燃料。而餐饮业废料,又被称为“地沟油”。也就是说,HU497航班的跨洋飞行,是在“地沟油”加工燃料的基础上完成。也正因为此,“地沟油航班”走红网络。
新京报记者从镇海炼化公司获悉,该航班所用生物航煤,以餐饮废油为原料,并以15:85比例与常规航煤调和而成。
据新华社报道,HU497航班机长孙剑锋介绍,使用生物航煤与平时使用的普通燃料飞行没有任何差异,即便是飞机最大飞行高度达到41000英尺(约合12497米),也“运行得非常平稳和良好”。在航班执飞前,使用生物航煤作为航空燃料,已获得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批准,可在保证飞行安全和效率的前提下,有效减少碳排放。

大规模推广还需时日
这并非“地沟油”在航空业首次应用。2013年4月24日,东航一架现役空客A320客机,在虹桥机场执行1个半小时的本场验证飞行,记录各项重要数据、指标。这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航煤首次技术验证试飞。
此后,试飞组对混合生物燃油加注配比、巡航阶段温度测定、飞行高度影响、航前航后发动机孔探检查,以及特殊情况处置等工作进行测试。
技术验证试飞后,2015年3月21日,加注生物航煤的一架波音737-800型客机,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经85分钟飞行后,在首都国际机场降落。这是“地沟油”燃料在国内商业航班的首次应用飞行。
公开资料显示,常规的航煤每吨将排放3.2吨二氧化碳,按我国目前航煤消费量年均3000万吨计算,如果全部以生物航煤替代,将至少减排30%,一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3300万吨。此外,这种燃料不仅可以再生,具有可持续性,且无需对发动机进行改装,具有很高的环保优势。
不过,“地沟油”燃料堪称高昂的生产成本,也让一些企业望而却步。镇海炼化厂一名工作人员介绍,按国际标准测算,生物航煤的生产成本,是传统石油基航空煤油的2至3倍。
“以餐饮业废油为例,大概3吨不含水的油脂,才能产出1吨生物航煤。”上述工作人员说,因此尽管在技术上已相对成熟,但目前这种由餐饮废油炼化而来的“地沟油”燃料,距大规模推广,仍有相当一段距离。
■ 讲述
回收和销售影响新能源燃料推广
2005年,邬仕平成立了一家地沟油再利用企业。得知跨洋“地沟油航班”首飞成功的消息,他说,“对国内地沟油回收利用者来说,这无异于一种鼓励,它意味着再加工后的燃料,已经达到航空燃料的标准。”
邬仕平介绍,国内的“地沟油”几乎全来自屠宰场或餐馆,其中又以餐馆为主。目前,“地沟油”再利用已形成回收、炼化和销售流程,他的企业每月可以利用3500吨左右。
“地沟油”的处理流程,主要分为石化反应和分离两步,通过蒸馏塔对原料进行处理,后期的油和杂质分离则是关键技术。“外界对于地沟油的认识有误区,总觉得是废料,但实际是个宝。”邬仕平介绍,“地沟油”燃料相比传统燃料,燃烧更加充分,使用效果“要比0号柴油好”。此外,由于可降解性高,导致污染也少。
邬仕平表示,目前困扰“地沟油”回收企业做大的主要因素,实质还是来自原料。“做回收的基本还是游击队形式,能持续提供充足原料的很少。”他说,有时原料中的杂质含量过高,会降低出油效率。此外,后期销售也影响这一新能源燃料的推广。“现在生产的技术没有问题,关键是两头,一是回收一是销售,企业希望未来能够打通。”
■ 专家说法
加大研究让清洁能源为环保服务
即便具有清洁、可再生优势,“地沟油航班”推出后,依然引发环保界质疑。此前,国外曾发生针对“地沟油”燃料的抗议活动。
2011年10月7日,英国汤普森航空公司推出“地沟油航班”,执飞客机的引擎燃料中,加入50%的“氢酯和脂肪酸”,这些物质主要由厨房废油加工制成(俗称“地沟油”)。航班推出后,多名环保人士到机场抗议,指责该公司加大开发生物燃料,会导致环境破坏。
民航专家王疆民指出,对于“地沟油”燃料的使用,航空企业和环保人士出现分歧。航空公司希望推动“地沟油”燃料发展,进而替代石油,达到摆脱资源依赖的目标。环保人士则认为,“地沟油”燃料的生产过程,将与粮食和清水资源争夺发展空间,最终造成环境破坏。
王疆民表示,如果因为研究初期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中断对于“地沟油”燃料的研究,无异于因噎废食。其表示,应当加大对于这一研究的投入,进而让清洁能源为环保事业服务,“堵不如疏”。
记者注意到,部分国家对于地沟油的回收利用早有探索,并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在德国,餐馆必须与政府签订“泔水回收合同”,餐馆开业前须购置按欧洲油脂分离标准设计的分离设备,分离出来的油由政府特批的公司统一回收。在美国,能源部门也强制性要求联邦、州和公共部门,必须保证一定比例的车辆使用回收油。
新京报记者 王煜
编辑:秦云
关键词:中国 地沟油航班 跨洋飞行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举行活动庆祝中国农历新年
伦敦举行新春巡游庆祝中国春节
马来西亚槟城举办热气球节
“欢乐春节”走进联合国
铁路职工坚守岗位 保障旅客安全出行
好莱坞环球影城内的“中国年味”
国博举办新年迎春书画展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