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张掖整体推进祁连山生态修复 计划3年造林1.5万亩
呵护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张掖整体推进祁连山生态修复(延伸阅读)
本报记者 付 文
路两旁,积雪星星点点;不远处,青海云杉密密麻麻。这里是海拔2700米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张掖市山丹县大黄山林场。11月3日中午,记者驱车沿着七拐八绕的盘山土路进山采访。
“看,野鸡!”在大黄山林场高坡保护站,记者一行刚登上一座土堆,没说两句话,四五只野鸡就从沙棘林里飞了出来,转眼间又钻入密林深处。山丹县林业局局长谭多相说,这片沙棘林是3年前栽下的,现在长势良好。
在沙棘林西边,漫山遍野的青海云杉郁郁葱葱,在阳光照射下绿得浓厚。“那就是祁连山的原始森林,从树的高度来看,估计长了得有两三百年了。”谭多相告诉记者,大黄山林场处于祁连山中段北麓,对边的山就属于祁连山,也是自然保护区的外围边界山。
在我们脚下,2000多亩青海云杉幼苗正在顽强生长,给枯草遍野的荒山平添了一抹鲜绿色。“这些树是今年5月份种下的。”谭多相说,以前这里是大片荒山,一下大雨导致山洪不说,还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自今年3月以来,山丹县林业局紧扣山水林田湖草主题,投资5250万元,不断推进县里的祁连山水源涵养区浅山区植被恢复与保护项目。项目将分3年实施,计划人工造林1.5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今年的任务是人工造林5000亩、封山育林1万亩。
“这一片将近2500亩,今年5月底全部栽完。”谭多相说,项目建设过程中,林业局发动附近大马营镇中和村的贫困户上山挖坑、浇水、管护,给当地老百姓增加了近260万元收入。
“虽然降雨量不算少,但是雨水存不住,没有水,树和草都活不长,一步步形成恶性循环。”谭多相表示,等树苗长成后,会显著改善局地小气候。“我们已经做过相关实验,只要树能长起来,就能涵养住水源。而有了水,山水林田湖草才能一起修复,成为真正的‘生命共同体’。”
记者发现,祁连山上原始的树木都长在阴面,而人工栽种的却是阴面阳面都有,能成活吗?对此,谭多相解释说,人工栽种的青海云杉只要头3年管护合理、定期浇水,就能成活下来,形成规模之后就不需要人工浇水了。
“这个项目,是我们祁连山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一个子项目。”张掖市发改委办公室主任周天云说,2016年12月,张掖被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列入全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地区,一年来,项目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
祁连山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设置,坚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原则,按照南部水源涵养区林草植被恢复、中部绿洲区生态经济优化提升和北部防风区固沙生态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3年内规划实施林草植被恢复、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护区农牧民搬迁、黑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等13个方面60个建设项目,总投资52.1亿元。
“今年计划实施山水林田湖项目58个,计划投资17.35亿元。截至目前,58个项目中可研或实施方案已批复的有56个,目前已开工建设41个。”周天云说,祁连山浅山区林草植被恢复与保护工程完成造林2.01万亩,封育1万亩,封育围栏建设12公里;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开工治理矿点101处;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居民转移转产拆除154处人工设施,完成湿地植被恢复32公顷,退还保护区内非基本农田34公顷。
此外,张掖市还会同相关部门,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矿山环境治理恢复、黑臭水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监测开展技术论证和专题研究,并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方面的专题培训,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编辑:秦云
关键词:祁连山生态修复 张掖 3年造林1.5万亩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举行活动庆祝中国农历新年
伦敦举行新春巡游庆祝中国春节
马来西亚槟城举办热气球节
“欢乐春节”走进联合国
铁路职工坚守岗位 保障旅客安全出行
好莱坞环球影城内的“中国年味”
国博举办新年迎春书画展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