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贵州发展 心中有“数”
西部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也是提升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的巨大潜力所在。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西部地区也进入爬坡过坎关键时期。
网络图
与中东部地区相比,西部经济结构不合理、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如何破解?西部如何实现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且看贵州探索绿色崛起新路。
经济总量增长10.5%,连续6年位居全国前三位;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同时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6.6%;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企业降成本700多亿元,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1%;财政、企业、居民三大收入同步增长;
……
2016年,贵州经济数据快速攀升的同时,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贵州一直坚定追求有质量有效益的高速发展,推动全省经济发展升级转型。
“三变”改革激发农村新活力
一条条宽阔平整的公路、一栋栋掩映在青山绿树间的村民别墅、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六盘水市水城县米箩镇俄嘎村村民李如明站在山上环视村庄,笑得合不拢嘴。这个曾经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如今处处散发着生机与活力。
“地是我的,股份我也有,每天还能挣100块钱,日子过得有盼头。”李如明望着绵延近万亩的红心猕猴桃基地兴奋地说,他的4亩坡耕地已经融入基地之中,靠着土地分红和在基地的工资,他一年就能收入5万多元。
传统而言,贵州偏居一隅,受地理环境制约,要改变“穷乡僻壤”的现状,必须在立足生态环境本底的前提下,发挥地区独特资源优势,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以前农户把土地流转给我们,园区的效益和他们的收益不直接挂钩,积极性难以调动。”经营基地的贵州润永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君告诉记者,过去农民只是来基地打工,缺乏劳动积极性,几乎是种什么赔什么。
2014年,当地开启了一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给农村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资源变资产”,即村集体将集体土地、林地、水域等自然资源要素通过入股等方式盘活,让过去的“死”资源变成了“活”资产;“资金变股金”,即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将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等,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股金,投入各类经营主体,享有股份权利,让“散”资金形成合力,放大使用效益;“农民变股东”,即农民自愿将个人的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到经营主体,参与分红成为股东。
3年多来,通过“三变”改革,六盘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8%,带动22万贫困群众脱贫;新增村集体经济收入1.08亿元,村集体经济累计达到2.85亿元。“改革激活了城乡存量资产、自然资源,促进了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贵州省“三变”办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贵州明确“三变”改革试点县21个,覆盖贫困人口48.2万人。今年起,贵州在所有县域开展改革试点工作,以“三变”改革统揽全省农业农村各项改革。
“千企改造”撑起工业转型升级脊梁
数十台机器设备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整个自动化生产区域没有一个工人。在车间之外的信息中心,工程师对车间的生产运行状况却了若指掌……
也许你会以为,这是东中部地区的工业厂房。其实不然,这正是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贵航电器)的微矩形电连接器自动化生产车间。
贵航电器研发安装的DDS(设备在线检测)系统,实现了数据实时传输和互联,工程师可清晰监控每一台设备的生产效率、运行时间、生产数量等数据,并根据数据分析进行生产调度。“以设备代替人,效率增加了6倍,误差也减少了,产品优良率达90%以上。”贵航电器综合管理部副部长韦惠勇说。
一直以来,贵州的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工业产品结构单一,新兴产业规模小,企业创新能力较弱、技术含量偏低。为此,贵州从12个重点行业中筛选了113户龙头企业和101户高成长性企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点培育,预计每年投入财政支持资金10亿元以上,着力打造“千企改造”工程示范试点和行业领跑者,引领和带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
大手笔带来大成效。2016年,贵州共有1210户企业实施“千企改造”工程,涉及项目1532个,带动全省技改投资680亿元。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32.11亿元,比上年增长9.9%,增速高于全国水平3.9个百分点,增速连续保持全国前三位。
从量的追赶到质的转换,一直是贵州传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追求的目标。“十三五”期间,贵州将每年培育600户科技型、高成长型中小微企业进入规模以上企业行列,每年完成1000户以上企业改造升级任务,全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十三五”累计投资将达到7000亿元。
大数据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推动新业态发展
今年贵州好戏连台:6月,腾讯核心数据中心在贵安新区动工;7月,苹果公司向世界宣布,未来中国的所有苹果用户数据都将存储在贵州;8月,华为七星湖数据存储中心开工。
“贵州有令人瞩目的增长,是中国新数据中心领域最具发展潜力的地点之一”。苹果公司环境、政策和社会事务副总裁丽萨·杰克逊给出选择贵州的理由,也肯定了贵州的成长。
大数据时代,贵州抢占产业高地。初步测算,贵州大数据核心、关联和衍生三类业态规模总量达到1600亿元,同比增长46%;信息经济增加值增速居全国前列,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26%。今年2月,《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正式印发,成为全国发布的首个省级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规划。
大数据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共享经济、电子商务、呼叫中心等新兴服务业态在贵州的迅速发展,丰富了数据资源的应用模式和种类,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货车帮”企业改变中国公路货运物流业态,2016年总计节省燃油615亿元、减少碳排放3300万吨;贵阳市呼叫中心实现就业超过20万人,一跃成为我国第五大服务外包与呼叫中心产业聚集地。
随着软硬件的日益完善,“数据种子”开始在贵州的商业、政务、民生等多个领域发芽,数据的价值也逐步提升。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从政府、事业单位到企业,大数据贯穿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领域。
赶超之中的贵州,并非“增长险中求”,而是千方百计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一幅多彩贵州发展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贵州 数据 发展 增长 企业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