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森林小屋”原来是厕所 成都高颜值公厕刷爆朋友圈

“森林小屋”原来是厕所 成都高颜值公厕刷爆朋友圈
24小时保洁、厕所内种上了绿萝、第三卫生间已成“标配”……12月1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推出“关注我们身边的‘厕所革命’”系列报道,并率先关注了高速路上厕所的变化。
其实在成都市区,一场“厕所革命”早在两年前就已铺开。
“长”满绿色植物的“森林小屋”、别致的“小亭子”、屋顶采用局部镂空玻璃封顶的“阳光房”……
连日来,成都市区一些高颜值建筑走红网络。而它们都有同一个身份:公共厕所。
如今,走在成都大街小巷,你会发现不少这样的“新景点”。
近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走访市区内多个清新脱俗的公共厕所,发现隐藏在它们“高颜值”背后的温度。

清新绿色型
绿植包裹“森林小屋”
路人称奇忍不住拍照
11月30日,成都迎来了难得的好天气,南三环路一段外侧,新修好的绿道上,不少市民在此休闲娱乐。整齐的树木、翠绿的草坪,走在蜿蜒的步道上,仿佛置身梦幻森林。在靠近茶花街处,“藏”着一栋绿色的小房子。
房子外墙上,种满了绿色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仿佛一栋“森林小屋”,十分梦幻。这座“小清新风”的森林小屋究竟是干什么的?透过植物的间隙,一个画有男女图标的标识“暴露”了它的身份——成都市三环路改造后新近亮相的公共厕所。
虽然已是冬天,但厕所外墙上的绿色植物依旧生机盎然。“这是有专人来照顾的,浇水、修枝。”在此工作的环卫工人说,定期都有专业的园林工人来进行维护,保证厕所“颜值在线”。
“这个是厕所啊,太洋气了嘛,第一次见。”30日下午,路过此处的市民黄先生在认出这座“森林小屋”后,拿出手机,忍不住拍了几张照片。对于这样的场景,环卫工人已习以为常,“经常都有人拍照,大家都觉得新奇。”
除了“外表光鲜”,分分钟俘获众人的目光,这座公厕在细节处也尽显贴心——用平缓的坡道代替台阶,方便坐轮椅的市民使用;除了男女厕外,还有专门的无障碍卫生间。“令人赏心悦目的同时,又让人感觉到温暖。”黄先生不住称赞。
在成都,走“小清新风”的公共厕所可不止这一座。
红星路一段和东城拐下街交叉口,还有另一座“森林小屋”。绿植包裹着整座厕所,“熊猫”图案的外墙面向马路一侧夺人眼球。
位于菊乐路口的公厕,远看像一座“花房子”:屋顶是红艳的三角梅,外立面是紫色的红花继木、黄绿色的鸭脚木、吊兰、肾蕨……

温馨体贴款
小公厕自带“文化感”
第三卫生间设婴儿护理台
红色的屋顶、简洁的白墙、别致的花窗,远远望去,就像一个精巧的小亭子。
在广福桥横街与西街交叉口处,有这样一个精致的公厕。距离某著名历史文化遗迹百余米,让这个公厕自带浓厚的爱国主义文化氛围,2016年它获得了“最美公厕”文化奖。
除了文化内涵,这个厕所本身也是很不简单——它属于整体装配式公厕,采用钢架结构,外立面材料也使用了新型环保材料,只用3天就可搭建完成,而如有需要,一晚上就可以把它吊走,安装到其他地方去。
相比于其他公厕,这个公厕更小巧一些,男厕设有2个小便池、2个蹲位,女厕所设有3个蹲位,但这并不影响“第三卫生间”的设置。为了方便特殊人群如厕,公厕入口右侧铺设了无障碍通道,右拐可直接到达第三卫生间。
第三卫生间内便池、洗手台一应俱全,在其外围还安装了灰色扶手做安全保障。其中,婴儿护理台也是该卫生间内的一大亮点,便于携带婴儿的人群如厕。“平时用这个厕所的人挺多的,有些小孩儿来了专门想上这个厕所。”保洁人员李女士说。
李女士介绍,每天都有3名保洁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除了对厕所内部设施和洗手池台面进行清理,公厕周围的卫生也要及时清理和打扫,保持环境洁净。
数读新闻
成都全市
729座环卫公厕24小时开放
以上这些,只是成都“厕所革命”的一个缩影。
华西都市报记者了解到,其实早在今年3月底,成都就开始推进全市城乡“厕所革命”和旅游“厕所革命”,并在5月份成立成都市“厕所革命”领导小组。实际上,早在2015年,成都就制定了《A级景区旅游厕所提档升级实施方案》,对公厕进行人性化升级。
针对过去成都街头的公用厕所不仅存在数量不足、分布不合理的问题,还存在改变公厕用地属性、变更公厕点位或“规而不建、规后乱建”等违法违规行为。经过3年来的科学规划布局,如今已大有改观。
成都城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5年以来,成都全市新建公厕500余座,改建600余座。另外,城管部门也鼓励社会单位厕所向公众开放,多渠道增加公厕有效供给。截至目前,成都全市已有729座环卫公厕24小时向公众开放,其中,锦江、成华、武侯等五城区及成都高新区共有436座环卫公厕24小时向公众开放,开放比例达77%。
要想从源头上解决公厕数量不足、分布不合理的问题,就需要进行专项规划。目前,五城区和高新区已完成公厕布点规划,规划平均设置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4.7座公厕。
进行人性化改造
提高女厕位比例
“2017年起,进一步针对部分人口密集区公厕数量不足的问题,采取集中补建。”该负责人介绍,“各区(市)县城管部门对符合城市控规单独建设的公厕,办理划拨供地手续,并按照基本流程,建设固定式厕所;对无公厕控规但市民群众如厕需求强烈的区域,设置活动厕所。”
增建补建厕所只是第一步,城管部门还对全市公厕进行人性化改造。具体的举措是,提高女厕位比例,增设第三卫生间和无障碍设施、母婴设施、儿童便器等。据了解,成都全市所有公厕男女厕位比不低于2:3,并根据人口流动量和居民数量适当调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吴冰清董兴生见习记者戴竺芯摄影谭曦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公厕 厕所 成都


美国举行退伍军人日纪念活动
波兰举行系列活动庆祝独立100周年
英国纪念一战结束百年
莫斯科民众纪念十月革命101周年
东京迪士尼举行圣诞巡游
2018上海艺术博览会开幕
进博会新闻中心庆祝记者节
万达集团组织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