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36年板书里,是为师者的拳拳匠心
36年来,浙江财经大学数据科学学院副教授刘晓芬坚持用全板书形式授课,获得学生们热情追捧,热到上刘老师的课,要提前抢座,如果提前一天占座,前三排可能没了,当天占座,前五排就没了。
一节课下来,要写8块板书,硕大的黑板写得满满当当。这让刘教授在以PPT为主,已经基本见不到多少板书的大学校园里,显得很另类。
有人对这种教学方式不以为然,倒推十几年,从小学到大学,哪个当老师的不写板书呢?有什么值得表扬的呢?到了信息时代的今天,还死守着效率低下的板书,是不是也是一种落后的教学方式呢?
是啊,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现代化的教学方式,PPT就是其中一种。与传统板书相比,它速度快,信息含量高,可以反复使用,老师用不着那么辛苦了,也不用整天跟粉笔灰打交道。PPT成为大学课堂的标配,甚至有学校将采用PPT视为现代化教育的一项指标。不仅大学课堂是这样,在一些大城市,连小学生课堂,幻灯机也是标配了。在这个什么都要拥抱新技术的时代里,板书笨重的教学方式显得很落伍,不合时宜。
可是在得到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失去了很多。速度快了但学习的效率却未必高了,以前盯着老师板书的过程,其实也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而消化吸收的过程,这是一闪而过的PPT无论如何都无法取得的效果。相反,因为PPT信息过于集中,学生反而容易走神。板书的过程是将速度放慢,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可是老师一旦养成对PPT的依赖,往往会发展成对着PPT照本宣科。板书的过程也是老师匠心独运的过程,上课是一门艺术,好的老师应该围着学生转,而不是围着PPT转。
见不到老师在黑板前奋笔疾书的样子,也闻不见粉笔灰味道的大学课堂里,充满着现代化的味道,PPT一页页翻过,一切按部就班,可是有谁关心过真正的学习效率究竟是高了还是低了?刘老师认为,板书改成PPT,感觉不一样,思维有断层,与多媒体相比,手写的板书,更注重数学知识体系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老掉牙的板书意外在这个时代受到追捧,从根本上说是对传统师道精神的肯定。必须承认,教学从根本上说还是一门传统手艺,跟科技有天然的代沟。教学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它必须与学生的心理合拍,必须与学生亲密互动,知道什么时候该停下来,什么时候该重复,要不然都改成网络授课得了。
这几天,浙大也有一位坚持传统教学方式的网红老师受到了热捧。浙大老教授蒋克铸已经是84岁高龄了,但仍然“倔强”地站在三尺讲台前。跟财大的刘老师一样,蒋老用的也是全板书。在黑板上画非常复杂的构造图。在他看来,老师在写题画板书的时候,学生同时在动脑。这样的课堂效率才是最好的。
在这些老学者身上,有着一脉相承的朴实严谨的治学态度。蒋老认为现代教育有个遗憾:一代人离开后,实实在在的经验没留下来,现在的年轻人要重复我们以前走过的弯路。
蒋老的话点中了时弊,技术只能是帮手,是辅助,课堂里的教与学有自己的学问。也许,应该坐进蒋老课堂里的除了学生,还应该有老师,那些年轻的老师。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板书 老师 ppt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