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这一年,互联网金融风云变幻
回顾互联网金融的2017年,除了疯涨的比特币引发的全民挖矿热情,还有借助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而悄然发生的行业变革,当然,也少不了贯穿全年的监管大戏所引发的行业阵痛。
2017年互联网金融圈里的人开始发现,金融科技成为流行词。这个时髦词的流行,或许不仅仅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想要摆脱高利贷、高风险的形象而给自己贴上金融科技的标签,更代表着行业正在走向转型。
互联网投资基金 国家队来了
1月22日,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正式挂牌成立。这支基金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由国家网信办和财政部共同发起,基金规划总规模1000亿元人民币。出资方包括中央财政,也有中国移动、工商银行等产业、金融资本。它的成立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界、投资界的大事,将对行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备受瞩目。
这是中国首次设立专门面向互联网领域的国家级投资基金,体现了国家对互联网发展的高度重视,业内普遍认为在互联网“下半场”发展中,这一基金将扮演重要角色。
区块链技术 受主流金融认可
相比此前对区块链技术的反复讨论,2017年是区块链发展方向大调整的一年,区块链技术与此前人们认知的比特币等分道扬镳,区块链作为一种新的、有用的技术服务于金融。
在此前的2016年12月27日,区块链写入《“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政府肯定区块链的价值,已升至国家科技战略层面。2017年以来,工信部先后发布《区块链技术和发展白皮书(2016)》和《区块链参考架构》,政策日趋清晰,区块链产业化进程加快。
1月,中国央行推动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测试成功。此后,有确切消息显示央行旗下的数字货币研究所正式挂牌,此举意味着中国央行或将成为世界范围内首个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并率先探索区块链技术实际应用的中央银行。
2017年5月,五家银行(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比利时联合银行、Natixis银行、兴业银行),将采用IBM正在建立的一项新区块链技术,帮助参与方进行国际性的跟踪、管理和交易。
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是沿时间轴记录数据与合约,并且只能读取和写入,不能修改和删除。在应用层面,区块链的安全、透明、高效3大优势,使其特别有助于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及促进物联网和共享经济的普及与创新;在资本市场,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和智能合约还可以大幅减少人工核对工作,为金融机构节省成本。
金融工作重头戏 规格高定基调
7月14日至15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举国瞩目。业内人士评价是有点“突如其来”,尽管五年一度的金融工作会议是惯例,但本次会议一再推迟,仅提前一周宣布召开,引发业内诸多猜测。而且此次会议规格之高也被认为是一个重大信号。
这次会议强调了中央对于金融行业监管的统一领导,并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增强金融监管协调的权威性有效性,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防风险是本次会议的基调,也与此前中央的多次表态一脉相承。业内普遍认为,在“稳”字当头的前提下,强化金融监管,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对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实行财务硬约束,以及稳步推进金融对外开放,都是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一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而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必须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遵循金融发展规律,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进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健全金融法治,保障国家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业内人士表示,总书记的讲话每一条都将是下一步工作的准则和方向,对金融行业影响巨大。
新三板IPO 遭遇“新烦恼”
用一个词形容今年新三板企业上市的预期,那就是“过山车”。
年初,IPO的加速审核让众多公司看到了上市的曙光。当时,一大波新三板企业浩浩荡荡地宣布上市辅导,仿佛登上A股只是时间问题。不过,事实却没那么简单,截至12月13日,已经有138家新三板企业处于首发申报的状态,占所有排队企业的三成。
但尴尬的是,过会率一落千丈,12家企业过7家,过会率58.33%。作为对比的是,非新三板企业的过会率为66.67%。截至8月下旬,新三板11000多家挂牌企业中,达到法定基础上市条件的占55%。今年以来,新三板企业热衷通过IPO路径寻求资本市场升级之路,但当前有IPO计划的新三板企业遇到了“新烦恼”, 此前因IPO加快的时间成本优势正在消退,同时IPO辅导和排队期间,业绩下滑的可能性也正在成为企业IPO的“拦路虎”。
整治ICO 比特币潮起潮落
9月2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各省市金融办(局),发布了《关于对代币发行融资开展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整治办函【2017】99号,《通知》明确,ICO本质上属于未经批准的非法公开融资,涉嫌非法集资、非法发行证券、非法发售代币募集,以及涉及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扰乱了经济金融秩序。
今年5月以来,ICO呈现了疯狂之姿,项目越来越多,参与人数也是越来越多,骗局也越来越多。监管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我国却并没有关于ICO的明确的法律法规或者规范性文件。
这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7月25日,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了《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报告显示ICO融资规模和用户参与程度呈加速上升趋势。
8月18日央行、证监会、银监会组织的ICO专门座谈会也被业内人士解读为ICO即将被纳入监管的标志性事件。
8月28日,北京市网贷行业协会向会员单位下发ICO风险提示。
8月30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ICO风险提示,提醒投资者警惕涉嫌诈骗、非法证券、非法集资等行为。
9月2日《通知》发布。
国家对ICO进行整治让比特币陷入尴尬的境地。这种尴尬很快被一锤定音,11月1日开始,国内三大比特币交易平台全部禁止交易业务,意味着国内比特币交易正式终结。
曾经有人说“给普通民众讲清楚比特币是什么,就像给上世纪80年代的民众讲清楚互联网是什么一样困难。”而现在,谷歌上“比特币”这一词条的搜索量已经超过“特朗普”了。
在经历了各方监管洗礼之后,比特币不但没有偃旗息鼓,反而一路狂奔。从今年年初还不到1000美元,到如今突破19000美元大关。这一年比特币到底经历了什么?
未来,比特币价格会如何变化谁也猜不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区块链正重塑金融业格局。
投资AI一窝蜂 小心风险
这一年,不管是在科技行业,还是在全社会,人工智能都是最热门的词汇。看起来,当今世界没有比人工智能更热门的领域,从Facebook到谷歌、微软,都在投资人工智能技术。
在我国,人工智能也是大家关注的热点。今年两会,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十九大期间,人工智能被再次强调。
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互联网大会上,大会还专门开设了分论坛《人工智能:让生活更美好》。
互联网巨头们,百度、腾讯等一致看好人工智能,一堆以人工智能为方向的创新创业者涌现。这些因素使得人工智能受到资本热捧,不少人认为人工智能概念股很可能成为A股新风口也跟着被炒起来。
这其中当然有不少有技术、有理想的创新公司,但是面对投资人的“偏爱”,也存在不少伪人工智能。此前,就有投资人表示,创投市场人工智能泡沫很严重,每个商业计划书上都要加上人工智能,几乎任何行业的创始人都说自己是人工智能公司。
更值得一提的是,资本市场对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的青睐使得一些传统企业匆匆上马新项目、推出新概念,造成另一种风险。
互金企业扎堆 出海上市
9月、10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公司扎堆奔赴海外上市,地点主要在香港和美国。他们中有的已经登上了交易所的名单,有的正忙着递交申请。趣店、和信贷、拍拍贷和融360、众安在线等。另有传出或已在进行IPO消息的蚂蚁金服、陆金所、京东金融、拉卡拉、量化派、乐信、挖财、点融等公司,上市地点仍以美国、香港为主。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后,监管趋严,在这一大趋势下,对于许多互金企业是不是能合法运营都是问题,更不要提上市了。比如趣店,其主要业务是现金贷。现金贷业务已被国内的监管机构认为有“高利贷”嫌疑,并且在酝酿相应的监管政策。对这类企业来说,只有出海上市才可能成功。
另一方面,国内企业上市对于企业的盈利状况、商业模式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很多互金企业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像融360等企业,一直未能实现盈利,国内上市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不少互联网金融平台已经进行了A轮B轮C轮等多轮融资,前期投资者急于获益,只有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从另一个角度看,如何获得更多资金度过这一轮寒冬,恐怕也是互联网金融企业扎堆海外上市的主要原因。
停发牌照 互联网金融山雨欲来
11月21日晚间,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紧急下发文件,紧急叫停网络小贷公司牌照发放,并禁止新增批小贷公司跨省开展小贷业务。
这份名为《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称,近年来有些地区陆续批设了网络小贷公司或允许小贷公司开展网络小贷业务,部分机构开展的“现金贷”业务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并要求,“自即日起,各级小额贷款公司监管部门一律不得新批设网络(互联网)小贷公司,禁止新增批小贷公司跨省(区、市)开展小额贷款业务”。该消息一出便引发强烈关注。
金融市场的监管改革是2017的“主旋律”,正因为如此,监管部门大动作不断,山雨欲来这个词频繁出现。而最是“山雨欲来”的一定是互联网金融。近来,大多数的P2P公司都在惶惶不安中度过。有牌照的担心再有变数,而没牌照的正忙着业务转型或是“抱上某条大腿”。
小贷牌照的问题由来已久。我国的小贷牌照系由银监会制定贷款的规定细则,但是它的具体的监管及执行归属地方金融部门,也就是监管在中央,发牌在地方。地方金融部门为了招商引资或是地方税收等,对牌照发放的审核并不那么严格。但互联网是不受地域限制的,这些牌照发放后怎么用,地方没有任何管理。
在《通知》出台前的一个月,竟然有不少省份正在突击发放小贷牌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问题的严重性。
校园贷停摆 现金贷乱象遭整治
说起来,现金贷的问题跟网络小贷牌照的监管是一脉相承的,毕竟网络小贷牌照的刹车主要就是与近期火热的现金贷有关。几年前,面向高校学生等人群的“校园贷”异军突起,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发展最为迅猛的业务类型之一。这种针对消费者的一种短期小额的现金借贷行为,初衷是缓解借款人短期资金周转压力的同时,不给借款人造成很高还款压力。
现金贷产品弥补了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发展迅猛,成为了互联网金融最赚钱的领域之一。不仅是小公司来分市场,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加入这一行业。
但是,没几年的时间,中国的“现金贷”业务愣是走到了今天人人喊打的地步。
利率过高、野蛮催收、滥用个人信息等问题层出不穷,饱受指责的“裸条”事件更是挑战整个社会的道德底线。究其原因,现金贷游离于监管视野之外。准入门槛、监管部门、业务限制等全都没有明确规定,种种行业乱象也是必然。《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业内普遍认为,现金贷是首当其冲的打压对象。
银联出手 移动支付格局增变数
在2017年即将过去的时候,银联想要“搞个大事情”,12月11日,银联联合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等产业各方共同发布银行业统一移动支付APP“云闪付”,意在“统一接口标准、统一用户标识、统一用户体验”。
虽然表示比较官方,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要与支付宝、微信支付背水一战的架势。“老树能否开花”,云闪付的未来谁能知道?
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扫码支付的兴起,以支付宝、微信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快速壮大,曾经一家独大的银联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这一次,作为传统金融机构的代表,银联对互联网巨头发起挑战,希望在移动支付领域分得一杯羹,想法可以理解,但在市场份额已经被支付宝、微信等互联网支付平台瓜分殆尽的情况下,银联能否凭借自身优势“杀出一条血路”那就只能拭目以待了。(记者 李 艳)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金融 互联网 监管 企业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