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规模扩大结构继续优化 新能源为高质量发展添动力
规模不断扩大、结构继续优化、利用水平提升
新能源 为高质量发展添动力(经济聚焦·行业观察)
光伏发电装机突破1亿千瓦;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矿种又添“新成员”;青海共和盆地3705米深处钻获236摄氏度的高温干热岩体……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领域亮点不少。但在成果背后,新能源又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能源结构正由煤炭为主向多元化转变
新能源“点亮”新希望。目前,我国能源结构正由煤炭为主向多元化转变,能源发展动力正由传统能源增长向新能源增长转变,清洁低碳化进程加快,美丽中国的画卷正不断舒展。
规模不断扩大。截至11月底,我国风电装机1.6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1.26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0.15亿千瓦,同比分别增长11.8%、67.1%和23.6%。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报告,2016年全球太阳能光伏产能新增50%,其中中国贡献过半。从可再生能源看,预计到2017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装机可达到6.56亿千瓦,与2012年相比增长约110%,近5年年均增速约16%。
结构继续优化。一方面,新能源开发正从资源集中地区向负荷集中地区推进。“目前正按照集中开发与分散开发并举、远距离外送与就近消纳并重的原则优化布局。以光伏为例,今年新增装机西北地区占比下降了17个百分点,华东、华中地区占比分别提升9个百分点、6个百分点。”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李创军告诉记者。另一方面,新能源集中与分散发展并举的格局正逐步形成。“分布式发电具有电力损耗小、输电费用低、土地和空间资源占用少的优点,今年前11月,分布式光伏装机1723万千瓦,同比增长了3.7倍。”
利用水平提升。弃风弃光一直是新能源发展的“老大难”。今年前三季度,弃风、弃光率分别为12%和5.6%,同比分别下降了6.7个百分点和3.8个百分点,新疆、甘肃等重点地区弃风率分别下降了12.1个百分点和10.5个百分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郭焦锋认为,新能源技术也在不断提升,“我国光伏发电效率原来大概在14%—16%,现在能达到16%—18%,好一点的甚至能达到20%左右。”
清洁高效,但也面临成长烦恼
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清洁低碳发展,新能源功劳不小。
“风电、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利用在能源生产过程中不排放污染物和温室气体,而且可显著减少各类化石能源消耗,同时降低煤炭开采的生态破坏和燃煤发电的水资源消耗。农林生物质从生长到最终利用的全生命周期内不增加二氧化碳排放,生物质发电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等污染物也远少于燃煤发电。”李创军介绍,截至11月,2718亿千瓦时风电发电量已替代约8000万吨标准煤,实现二氧化碳减排量达1.5亿吨。
快速发展的同时,新能源也面临着不少成长中的烦恼——
成本问题依然是主要瓶颈之一。“我们进行过简单的估计,新能源发电比例达到10%时,整个系统的消纳成本需要上升约两成。新能源不上网,损失机会成本;上网,需要消纳成本。如果成本难以承受,很可能会产生弃风弃光。”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说。此外,跨省跨区输电过网费也存在过高的问题。“云南水电送广东电价平均每千瓦时0.2375元,但云电送粤外送输电费用每千瓦时0.1995元,框架协议内输电费用占比达45%,框架协议外输电费用占比达到57%。”李创军表示。
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仍不健全。李创军介绍,目前而言,省份之间的壁垒问题依然存在,在电力整体富裕的情况下,部分地方政府通过行政手段优先保障本省煤电机组发电,对消纳外来新能源电力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能源的跨省跨区消纳。此外,现在的传统化石能源价格还难以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也未考虑环境保护支出,降低了新能源产业的竞争力。
补贴资金结算周期较长。“近年来,新能源补贴资金一直存在较大缺口,一些补贴差不多两年才能拿到手,增加了发电企业的财务负担,影响了企业发展新能源的积极性,在行业内形成了‘三角债’,甚至出现了部分企业结算电费收入不够支付利息的现象,企业生产经营风险增大,同时补贴拖欠也延滞了光伏、风电电价的进一步调整。”李创军说。
从注重装机量向注重实际发电量转变
过去发展新能源,我们更多追求的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步入新时代,重心正向提高发展质量转变。如何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实现清洁低碳发展?
一方面,要加速推进技术进步。“前段时间沙特阿拉伯一个光伏项目竞标,最低的平准化成本是1.786美分/千瓦时,相当于人民币0.12元左右,目前国内光伏的发电成本大概在0.5—0.7元/千瓦时左右。技术层面,成本降低潜力还是挺大的。”李创军告诉记者。
根据《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地热供暖(制冷)面积累计达到16亿平方米。在郭焦锋看来,我国地热市场潜力巨大,但当前地热发电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国家可以集中力量对关键技术进行攻关。
另一方面,还要加快完善相关机制。据介绍,针对当前较为突出的弃风弃光难点,国家能源局下一步将完善可再生能源优先发电制度,利用跨区输电通道扩大可再生能源配置范围,采取自备电厂参与电力系统调峰运行、开展可再生能源电力专项交易、清洁供暖等电能替代措施扩大可再生能源本地消纳。
“明年试点地区还要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相当于‘隔墙售电’,电网大一统格局打开了一个缺口。”李创军谈道,“绿色发展、能源转型是必然趋势,这个大家有共识。我们的观念要从注重千瓦向注重千瓦时转变,也就是说要把关注点从装机量向实际发电量转变,更加注重新能源的发展质量。”(记者 丁怡婷 常 钦)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新能源 发电 发展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