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记·工作记·工作
周建华:用工匠精神立起新时代标杆
作者:中国葛洲坝集团三峡建设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周建华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中国”等方面论述,为深化建筑业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建筑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这让中国葛洲坝集团三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三峡建设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备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积极承担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三峡建设人的力量。
1994年,国家正式宣布动工兴建当今世界最大规模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三峡建设公司随之诞生并以承担三峡工程65%的施工份额而成为三峡工程建设的主力军。历经十余载的艰苦拼搏,三峡主体工程于2009年全部完工。自此之后,三峡建设公司怀揣“水电报国”理想,先后承建了金沙江流域向家坝、溪洛渡、乌东德、白鹤滩等一系列世界级巨型水电工程,在筑坝技术、大江大河截流技术、大型金属结构制造安装技术、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爆破技术等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参建或承建水电装机规模近8000万千瓦,占我国水电总装机规模3.39亿千瓦的23%,成为名副其实的水电“王牌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自肩负三峡工程建设伊始,我们始终不渝地淬炼匠心情怀,对品质孜孜以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创造了“镜面工程”“无缝大坝”等世界奇迹。在与国家清洁能源事业发展同频共振的过程中,我们涌现了30余位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其中国家级劳模12人),成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和骨干支撑。新时代需要新作为,我们将以大型水电工程为“摇篮”,进一步优化人才梯队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培育一批守望“初心”、打磨“匠心”的新时期劳模,用“工匠精神”立起新时代标杆。
随着国内水电市场日趋饱和,企业面临转型发展的新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这给三峡建设公司创新发展增添了信心,明确了方向。我们将充分发挥大型水电工程建设积累的技术优势、人才红利和大型项目管理经验,抢抓国家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雄安新区等战略机遇,适应国家政策要求,打造以开发建设一体化、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工程总承包为业务主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结合实际,三峡建设公司将坚持国际国内“双轮驱动”,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全力推进国际水利水电市场开发,以水电引领拓展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业务,谋求国际业务取得更大突破。重点推进非洲“三峡工程”——安哥拉卡库洛·卡巴萨水电站建设,把握中非“三网一化”发展契机,有针对性地制定国别市场开发策略,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提升中国企业“走出去”水平。
央企的存在源于国家赋予的崇高使命,央企的发展源于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九大对加强党建工作和全面从严治党,对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企做强做优做大作出了新部署。三峡建设公司党委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牢记央企责任使命,不忘报国利民初心,把担当责任意识融入血脉,以敢担当、勇奉献的姿态挑起新时代的重任,在改革大潮中奋力搏击,在全球话语中重塑自信,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抢占先机,朝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阔步迈进。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建设 精神 三峡 新时代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