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自杀九次而不死 徐渭用生命写书法
原标题:自杀九次而不死,徐渭这是用命在写书法啊!
明代书画中有两颗耀眼的明珠,叫做“青藤白阳”,就是徐渭和陈淳。
一青一白,画也好,书法也好,都自由随性得不得了,除了自由之外,还有一最大的特点是激情充沛,神完气足。
比如在刚刚结束的南京博物院举行的“陈淳、徐渭书画艺术展”上,两件三米多高的徐渭巨幅书法,酣畅淋漓的徐渭《杂花图卷》,神魂聚散的陈淳《罨画山图》,看完若不心跳加速,你来找我来。(我好当面diss你一下?

高3.52米,宽1.02米大卷,气势撼人


墨气淋漓,情感充沛,观之激动心神
在古代,自由不羁的人被称作狂生,徐渭的狂则被称为“癫狂”。他自杀九次而不死,被称为中国的梵高。他是明代中晚期书法和绘画的标杆性人物,他的风格影响了之后一大批艺术家,比如我最爱的八大,比如天天写的齐白石。
齐白石有首最著名的走狗诗: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轮转来。这里面老缶是为了拜师说的,后来闹掰了就不说了,但青藤雪个则是他一生挚爱,恨不早生三百年,给徐渭磨墨铺纸。

迄今在绍兴市,还存留着徐渭的故居——青藤书屋。青藤书屋并非是徐渭命名,而是陈洪绶以徐渭字号,给这小院起的名字,徐渭死后,陈洪绶慕名来这里沾沾仙气,将这个小院买下,住过一阵。

徐渭出生于斯长于斯,字青藤,号天池,都是院子里的事物,青藤是那棵老藤,而天池就是窗前的小水池。水池很小,不过几平米,但因为暗有活泉相通,于是水质不腐,徐渭称之为天池,与长白山并无半点关系。
这些景也好物也罢,若不是因着徐渭,着实并不值得专门去一趟,绍兴的好房子也多得很,这小院也并不值得陈老莲专门来住。徐渭死后至今三四百年,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大概是因为着巫术里的接触律,似乎到了这里,能沾了书香或灵气。
人们仰慕徐渭的文采,看重他的书画,尤其是他的书法。徐渭的草书尤其令人着迷。大收藏家王季迁做了一辈子书画生意,却舍不得卖徐渭的书法,珍藏保存,并题引首:龙飞凤舞。

徐渭?草书李太白诗卷
上海保利(华谊)拍卖368号拍品
但是,却没人想重复徐渭的人生。
1521年,徐渭出生。生母是父亲晚年纳的妾,徐渭生出来一百天,父亲就去世了。正妻苗氏没有生育子嗣,就把徐渭带在身边养育。生母虽无抚养之恩,但毕竟和徐渭血脉相通,然而十岁那年,生母被嫡母逐出家门。
徐渭29岁时,才把母亲终于接回家。母子一别,就是19年。
19年间,徐渭经历了太多。14岁时,嫡母苗氏去世,他只好跟着父亲第一个妻子童氏的儿子,比自己大二十多岁的哥哥徐淮生活。徐淮对他又如何呢?
徐渭自己这样形容:“骨肉煎逼,箕豆相燃,日夜旋顾,惟身与影!”
能用煮豆燃豆萁这样的典故来比喻兄弟关系,徐渭的日子可想而知。日夜互相陪伴的,是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影子。

二十一岁时,徐渭结婚了,但他自己没有家,于是入赘了妻子潘家。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一个男人入赘女家,再加上他徐渭是那样机警敏感,心中焉能不难过。好在潘氏与他感情不错,也算是一点安慰。
命运不好,时运也不济。若徐渭只是个乡野村夫的料,倒也罢了,糊里糊涂,过完一生,未尝不是幸事。然而,人生忧苦读书始,他却从小就是十里八乡的神童:六岁读书,九岁能作文。二十多岁,有人故意刁难他,指着一件不起眼的物件叫他作赋,他当场就写,把一丈长的纸卷写满,因此得了绰号——徐文长。
然而这位“越中十子”之一的徐文长,二十岁才考上秀才,然后直到四十一岁,考了八次科举,还是个秀才。
生活对徐渭关上了好几扇门,并未打开一扇窗。
他只能把所有的能量,都注入到书画中。有明一代,徐渭的书法无出其右,充满激情和狂乱的笔触,简直吓坏写字的人。
他的书法多为狂草,很多人用癫狂来形容,说他是有精神问题,甚至发疯时候写的。
但实际上我们看徐渭的书法,他在狂草的表面之下,有着很高深的功底,完美的控制。
上海保利华谊出现一卷徐渭草书《书李太白诗卷》,我们试以此为例,来细细欣赏一下徐渭的草书。

徐渭?草书李太白诗卷
30×383 cm。
手卷?水墨纸本
约10.3平尺
题签:徐天池渭草书诗卷。上上神品。愚公。
钤印:王己千玺
钤印:青藤道士、文长、天池山人
引首:龙飞凤舞。王己千题。钤印:王季迁
鉴藏印:宝武堂、震泽王氏季迁收藏印、怀云楼鉴赏书画之记、王季迁海外所见名迹、季迁心赏、竹里馆、马积祚鉴赏章
展览
‘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3月。
著录
《宝五堂藏中国古代书画》,第43-46页,保利艺术博物馆编,2010年。
说明
1、 本作品为马积祚、王季迁先生旧藏。
2、 马积祚(1862-?)民国时期著名实业家、金融家和收藏家。其藏古代书画众多,后散佚,多流失海外,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金代杨邦基《聘金图》卷,弗利尔美术馆藏王翚《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等等。
RMB 20,000,000 - 30,000,000
徐渭这卷草书《李太白诗卷》,写了三首李白的诗,分别是《寻山僧不遇》、《过汪氏别业二首》、《待酒不至》三篇。
先看第一首《寻山僧不遇》。

寻山僧不遇。
石径入丹壑,松门闭青苔。闲阶有鸟迹,禅室无人开。窥窗见白拂,挂壁生尘埃。使我空叹息,欲去仍徘徊。香云遍山起,花雨从天来。已有空乐好,况闻青猿哀。了然绝世事,此地方悠哉。
这是一首关于隐居的诗,情绪比较平稳,徐渭的起笔也比较平和。下图中寻字一行,结体都比较中规中矩,不遇两字开始,笔尖有跳动之意。而到了第二行“石径入丹壑”,徐渭就开始放飞自己了。

草书的节奏感之一,是“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这样才能形成松和紧的对比。“松门闭青苔”的门字,可谓是疏可走马。之后“禅室无人开”这行,就开始紧密起来了。
在起首的这短短数行,我们就看到了徐渭在狂草中的控制,绝非一味癫狂。
但能让你心跳加速的,绝不是控制,而是激情的喷发。

“开窥窗见”这一行,徐渭笔下的激情开始涌动,到“白”字便喷薄欲出,“拂”字一笔长划,你仿佛能看到他用笔拉下来时的那种力量和潇洒。峥嵘之态尽出。之后,用笔和结体都复归平淡。
第二篇,过汪氏别业二首,十分进入状态,如浩浩汤汤之江水,非常宣泄。
细细读来,每一笔都像跳舞一样,起承转合,笔与笔之间,字与字之间,顾盼生姿。
大家可以用目光随着笔画的行走写一遍,或者用手指在空中写,写着写着你就会激动起来。这也就是为什么看书法可以看很久的原因。完美的节奏感,是所有艺术共通的规律。

过汪氏别业二首。
游山谁可游?子明与浮丘。迭岭碍河汉,连峰横斗牛。汪生面北阜,池馆清且幽。我来感意气,捶庖列珍羞。扫石待归月,开池涨寒流。酒酣益爽气,为乐不知秋。

畴昔未识君,知君好贤才。随山起馆宇,凿石营池台。大火五月中,景风从南来。数枝石榴发,一丈荷花开。恨不当此时,相过醉金垒。我行值木落,月东清猿哀。永夜达五更,

吴颜送琼杯。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日出远海明,轩车且徘徊。更游龙潭去,枕石拂莓苔。
我再放几个我特别喜欢的局部,试着向大家展示一下这种情感充沛的节奏感。
如果以跳舞来做比喻,下面这些灵动的笔触就像是柔和的小步舞曲。

而这一节则是华丽奔放的华尔兹,大胆的笔触划出优美的弧线,就像那些转起来的裙摆。

下面这两行则保持了一致的结构,由浓墨始,到结尾处仿佛体操运动员甩出去的彩带,又仿佛是长长的舞动的水袖,带着你的目光在空中游弋。

这个舞字就太漂亮了,像一个高高瘦瘦的舞者甩出去了连绵不绝的水袖,但结尾一个有力的勾给提起来,又把气凝聚在这里了。
写到此处,徐渭已经激情澎湃,时而鼓荡昂扬,时而连绵不绝,看得人也很兴奋。

到第三篇《待酒不至》,徐渭的感情已经抒发,但仍在激动状态中,笔尖仍在旋转跳跃中,但慢慢归于平淡,最后安然收尾。

待酒不至。
玉壶系青丝,沽酒来何迟。山花向我笑,正好衔杯时。何酌东窗下,流莺复在兹。春风与醉客,今日切相宜。
右述太白诗。天池山人渭。
这几行字虽然仍然节奏快速,但下笔偏重,压住收尾。


徐渭的书法卷多是行书,草书不多。这卷草书《李太白诗卷》,整卷变化多端,忽而用笔沉着,忽而飞动跳跃,线条飘逸,盘纡缭绕。
随处可见突出夸张而不失法度的结体,笔画跌宕起伏,字体大小对比,字形的极具变化,有如狂风骤雨,酣畅淋漓,令人叹为观止。
细细读下来,像是听了一首交响曲,回环往复,映带牵连,忽而厚重沈稳,忽而奇崛姿媚。
我们看完整个卷子,似乎觉得其章法有安排,但更多的,还是他内在的真实感情,天真自然。这也是徐渭他们尊崇王阳明心性说的结果,在艺术创作中,要体现作者的真心。袁宏道说徐渭是:“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块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
看这卷草书,再联想起徐渭坎坷的一生,你大概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写字。
这是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坎坷而顽强的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

图右为《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取印
这个手卷后来被马积祚和王季迁先生先后旧藏。
马积祚是民国时期著名实业家、金融家和收藏家,他收藏过很多著名的古代书画,后来散佚,多流失海外,比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金代杨邦基《聘金图》卷,弗利尔美术馆藏王翚《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等,管中窥豹,可见马先生当时的收藏,是非常有水平的。
这个卷子有幸没有散失国外,而是被王季迁先生收藏。王季老的大名如果你不知道,你大概不会把这篇文章看到这里。

(右侧为北宋郭熙《秋山行旅图》)
王季迁书画收藏的特点,曾有专家评论,在于不拘泥成见,不囿于个人爱好,而是从传统主要流派征集入手,与博物馆的购藏计划近似,在一般私人藏家中堪称罕见。全世界传世的宋元真迹有如凤毛麟角,而他所收藏的宋元名迹之多,为国内外博物馆所未必能够办到,所谓“富可敌国”,在这个意义上说,并非夸大之词。1973年,王季迁将包括南宋马和之《九歌图》及赵孟坚《水仙图》等 25 件宋元名画以 250 万美元的价格让售给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该馆自此有了重量级的中国书画收藏。1997年,为了感谢王氏家族在推广中国文化方面所作的贡献,大都会博物馆特别设立了“王季迁家族艺术馆”。
王季迁于1973年和1997年的两次让售,使大都会博物馆成为全球中国古代书画收藏的重镇之一。想要完整的研究中国美术史,就必须到美国,到大都会。而这不能不归功于王季迁。作为20世纪中国画收藏领域的泰斗和关键人物,王季迁也是“将中国书画艺术推向西方的灵魂人物”。
编辑:杨岚
关键词:徐渭 书法 ,徐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