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黑科技”频出机器越来越像人 砸饭碗还是造饭碗?

基于人脸识别的人工智能技术,让消费者能体验彩妆效果的虚拟试妆机应运而生。 陈 静摄
看人工智能之风朝哪里吹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 静
过去一年中,人工智能成为互联网行业最热门的关键词。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无人超市、自动驾驶、引导机器人、城市大脑……这些最吸引眼球的“黑科技”们,实际上也都是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投射——
机器观察世界,机器学习规律,计算能力的提升让神经网络的建立成为可能,海量数据的出现则让人们有“筹码”训练神经网络,人工智能由此变得真正聪明可用。市场研究机构赛迪研究院预计,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2697.3亿元,增长率达到17%。
“作为一项改变世界的技术,人工智能已经到了从实验室走入真实的生产环境和日常生活的‘临界点’。”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说。
梳理过去一年的技术发展,走出实验室,人工智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伴随着人工智能进入实用,它到底是抢夺还是创造了工作机会?面向未来,人工智能的风又将朝着哪个方向吹?
机器越来越像人了
“今天会下雨吗?”“附近有什么餐厅?”观众提出各种问题,屏幕上随即显示出答案,但这并不是依靠语音识别,而是通过识别唇部动作来判断观众说了什么。搜狗把这套业内首个非特定人的中文唇语识别系统带到了今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
同这套唇语识别系统一样,改变人与机器的交互方式,成为人工智能应用的“突破口”。搜狗CEO王小川表示:“我们一开始用键盘,后来用鼠标,再后来用触屏,到现在用语音、手势、表情输入。人工智能使得机器开始去适应人的方式,而不是人去适应机器。”换言之,就像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所说的那样,机器越来越像人了。
从这个角度讲,巨头们对人工智能的热情,正在于人工智能降低了人与机器的交互难度,伴随人口红利期的结束,互联网竞争进入“下半场”,交互“门槛”的降低意味着可以让包括儿童、老人等人群纳入新用户。
智能音箱产品的走红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百度、阿里巴巴、小米、科大讯飞纷纷加入智能音箱争夺战。猎豹移动CEO傅盛说:“拿我们的小雅音箱来说,谈不上多智能,但它好用,小朋友不会打字,也可以和它交流,直接跟它说我要听什么故事。”刘松同样表示:“与键盘相比,手机触屏便于操作,让用户规模增加了几十倍,人工智能则带来了新一代的交互,只要能说话,就可以和机器交流,这种交互更具有普惠性。”
视频网站YouTube上的自动字幕则是另一个降低交互门槛的故事。谷歌大脑负责人杰夫·迪恩表示:“通过机器学习,我们给超过10亿个视频自动加上字幕,让世界上近3亿聋哑人可以知晓视频的信息。”
交互方式的变化,也意味着人工智能更有效率地连接着人和信息。傅盛表示,人工智能是大连接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像汽车提升着出行效率一样,人工智能也在让更多人更容易找到需要的信息”。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告诉记者:“对话式计算是计算领域的下一个伟大转变,它将人类语言的力量与机器学习的智能结合在一起,能应用在所有人机交互领域。我们期待人工智能对话成为人们发现和获取信息并完成工作的新渠道。”
“砸饭碗”还是“造饭碗”
当机器越来越像人,能够做人的工作,这是否意味着它们会抢走人类的饭碗?
来自互联网业界的声音相对乐观,一个普遍的观点是: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冲击正在发生,但被取代的主要是重复性的工作,人工智能也会带来新的职位,让人类可以从事更多创造性的工作。
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敏的话颇具代表性:“对未来,我看到更多的是机会。很多职业被人工智能取代,人空出来更多时间做创造性的东西,或是享受创造性的内容。这将为设计师、艺术家带来更多可能性。”
数据似乎同样在支撑这样的说法。来自智联招聘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程式化、重复性、依靠反复操作实现的熟练工种已经开始受到冲击,投资银行业务、校对录入这两个典型职位在过去三个季度连续出现大幅同比负增长。咨询公司德勤发布的报告也显示,人工智能已经在英国取代了80万个低技能工作岗位,但同时也创造出350万个新就业机会,后者的年收入比前者多1.3万英镑。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新饭碗”谁来端?傅盛告诉记者,猎豹移动此前曾在湾区搞过研发,但由于时差问题不算成功,“人工智能是体系化的技术,你要找到场景,涉及各个层面的落地。下大力气把海外人才引入中国是合理的,但核心还是中国自己来培养”。
目前,对AI人才的争抢近乎白热化,且“缺口”也同样明显。来自第三方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人工智能人才需求量增长近2倍,今年第三季度,人工智能人才需求量相较去年同期增长高达179%。中兴研究院副院长董振江坦言:“今年招人非常困难,在人工智能领域,大家都在抢人,薪酬也一再加码。”
“缺口”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人工智能人才主要由相关行业跨界而来:高校还未来得及形成人才输出,存量人才主要来自于企业自身的培养及互联网、电信等相关的行业。从薪酬来看,月薪25000元到35000元区间的招聘缺口最大,这显现出人工智能中高端岗位的有价无市。阿里云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曾表示,在过去一年里,他收到了来自猎头公司的700多封邮件。
“目前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上还相对滞后,要填补缺口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马少平如是说。
商业化“落地”最重要
近期,在浙江举行的一场装备制造、机械专场招聘会上,意外地出现了阿里巴巴的身影。不过这次他们招聘的不是程序员,而是“有10年经验的工人老师傅”。招聘现场的阿里云工作人员安永告诉记者,这次招聘的具体职位是“ET大脑工业训练师”,阿里云针对工业生产的人工智能,需要工人师傅们向程序员们传授经验,帮助他们跨过行业门槛。
“现阶段,人工智能正在从基于大数据学习的1.0阶段慢慢进入可以与人交流互动的2.0阶段。要想进入3.0阶段,则需要更为垂直的技术与知识图谱。”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陈丽娟表示。
打好了“能用”的基础,人工智能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就是“怎么用”,谷歌最近一次在亚太区举办的分享会,主题就是“Made With AI”(人工智能造就),相比技术本身,同样更关注技术下沉的应用方向。
在消费者端,人工智能的下沉与精准密切相关。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表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对用户画像的深度理解。傅盛也表示:“人工智能可以对每个人采取不同的措施,这是之前无法想象的。现在,每个人的脑力、喜好、特征、习惯都可以被一个超级大脑分析。”
在行业端,与垂直行业的紧密结合则是业界看好的方向,阿里巴巴招聘工人老师傅正是这种结合的缩影。“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近期在商业价值上的体现,未来3年到5年,垂直领域人工智能将有所发展,垂直的行业应用会更多地需要人工智能,包括电商、交通、医疗等。”刘松则表示。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刘刚表示,技术与商业化场景必须紧密结合。“很多人工智能公司拥有技术,但没有商业化场景,很多传统大企业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但自身没有相应的人工智能技术,这种尴尬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工智能商业化落地的进程。”
编辑:秦云
关键词:机器像人 人工智能 砸饭碗 造饭碗


壮族山歌进校园
邯郸至莫斯科中欧班列首发
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在日内瓦举行
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点亮圣诞树
甘肃阿克塞丹霞地貌“藏在深山人未识”
澳大利亚国家公园28头鲸鱼搁浅死亡 画面令人痛心
欧洲政商人士呼吁维护全球贸易体系
非洲国家驻华使节走进全国政协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