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江苏农业供给侧改革见闻
新华社南京12月26日电 题: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江苏农业供给侧改革见闻
新华社记者赵久龙
江苏近年在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引领传统农业“触网升级”、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引入金融活水“唤醒”农村“沉睡资产”……一系列举措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攀网结线” 开启现代农业新时代
77岁的单玉佩“一指禅”敲击电脑键盘发单,梦想照亮“夕阳红”;31岁的耿巍曾是网瘾青年,500元起步,如今一年卖出约两亿元袜子……在宿迁,2.4万家农村网店带动5.1万人直接参与网络经济,实现增收1.9亿元。
在苏州,仅阳澄湖大闸蟹就集聚500多家网店,年电商交易金额超过10亿元。秉常村2000多人“触网”销售枇杷等农产品,450多家网店今年已卖出1200多吨枇杷,为村民户均增收2.3万元。
江苏去年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285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速。江苏供销系统打造“网上供销合作社”,今年前三季度实现电商销售额172亿元,同比增长71.7%。
“江苏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不足,却实现了农业持续增效、农村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新技术应用功不可没。”江苏省农委主任吴沛良说,江苏将物联网与农业智能结合,创建省级智能农业示范基地127家,全省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面积占比超过14%。
“你外出挣钱,我代你种田”
施肥有专人,农药由无人机喷洒,余粮可换下一季种子、肥料……把土地委托给公司种,农民成了“甩手掌柜”,地还是自己的,又不耽误外出打工。说起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的好处,淮安市涟水县南集镇村民李寿才赞不绝口。
李寿才提到的“公司”是淮安市供销社独资组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今年上半年,江苏供销系统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495万亩,其中土地托管407万亩,土地流转88万亩,开展耕、种、管、收、加、贮、销等环节系列化服务,为农民节约农业生产成本1.2亿元。
“田保姆”托管土地,既节省成本又增加效益。射阳县四明镇托管的土地,由于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经营,粮食品质和产量双提高,平均每亩地一年分别增收约200斤水稻和小麦,折合增加收入400多元。“一亩地一年可实现1300元左右纯收入。”村民梅鹤飞说。
农业管理服务电子化、网络化进程同步加快。多年来,农机作业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突出,农忙时“农民找机难、农机找地难”。宿迁农机部门发布“嘀嘀农机”手机软件,推出农机作业“网上打的”业务,成功将“滴滴模式”移植到“嘀嘀农机”,受农民欢迎。
“两权”抵押引金融活水 产权变革让“村民变股东”
泗洪县返乡创业青年张松以数百亩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物,累计获得本地农商银行40万元贷款,种植富硒黑花生、西瓜和“上塘贡米”等,并经营农产品深加工,生意逐渐做大。
在提出“探索农村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可抵押”改革方向后,农村“沉睡资产”被“唤醒”。
点“土”成金,“死资源”变“活资本”。江苏建成全省联网的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平台,每笔土地流转和经营权抵押信息都进入平台,抵押时,平台向金融机构提供“他项权证”,防范“一女多嫁”骗贷,平台累计放贷金额已逾20亿元。
“我们一家三口都享受村里股东分红,今年每人分了6157元,加起来超1.8万元。”2011年以来,江阴市先锋村村民沈松定一家已享受村级股份合作社股权分红合计8.79万元。
“村民变股东,户户有分红。”近年来,江苏全面推进以股份合作制改革为主要形式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明晰产权归属、界定成员资格、固化量化到户,盘活了农村资源要素,活了经济,富了农民。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农业 农民 江苏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