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书画动态书画动态
“独上高楼——王国维诞辰140周年纪念展”即将开幕
2017年是王国维诞辰140周年,“独上高楼——王国维诞辰140周年纪念展”将于12月30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独上高楼”,取自王国维“三重境界说”之第一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不仅可喻其令后人望其项背的学问之大成就,亦可喻其孤傲的个性和特立独行的行事风格。

王静安先生遗照明信片 香港翰墨轩提供
王国维(1877-1927),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浙江海宁人。王国维是近现代史上举世公认的学术大师,1925-1927年曾担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国学门导师。他早年追求新学,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形成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上古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敦煌学和边疆学等,在诸多学术领域皆有开创之贡献。终其短暂一生,著作六十余种,曾自编定《静安文集》、《观堂集林》刊行于世,逝世后另有《遗书》、《全集》、《书信集》等出版。
展览第一单元名为“罗王之交”,主要展出王国维之父王乃誉的日记和书法作品、王国维与罗振玉往来书札、王国维罗振玉题跋金石拓本等,以多方面反映王国维的人生。

王国维致罗振玉书札 上海藏家提供

王国维致罗振玉书札 海宁一得轩美术馆提供
1898年,22岁的王国维来到上海,进入上海时务报馆任书记,同时入罗振玉创办的东文学社学习,罗因激赏《咏史二十首》而与王定交,二人开始了近三十年的密切交往。其中“千秋壮观君知否?黑海西头望大秦。”就是罗王定交的媒介。
此后的人生便一直交织在一起——先是师生,后是共事,其后罗王两家共赴日本侨居5年,再后结成儿女亲家。无论是罗振玉,还是王国维,二人后来在学术研究上获得巨大成功,与彼此之间的互相帮助是密不可分的。

罗振玉致王国维书札 海宁一得轩美术馆提供
第二单元“平生交游”主要反映王国维的交游圈,不仅有王国维的书法作品,也有故交好友的书法作品,国人如梁启超、沈曾植、姚茫父等人。从中不难想见王国维在当时的学术影响与学术地位。
王国维生前已是举世公认的学术大师,尽管他有着特立独行的行事风格,并给人以“老实得像一根火腿”(鲁迅先生评语)般的木讷和迂阔,但是因其过人的才华、开创性的治学方法和了不起的学术创见,而获得国内外学术同行的广泛尊重。
第三单元“清园执教”主要是与王国维相关的国学研究院档案,还原其当时在清华的生活轨迹。在王国维去世前,国学研究院有两届毕业生,很多均是后来的学术名家,本单元也选取了部分国学研究院毕业之学生的手迹。

王国维在清华期间的居所 现清华大学西院 42、43 号 谈晟广摄

清华国学研究院第一届学生毕业合影 前排右手起第六人为王国维
1925年2月,王国维就清华学校研究院之聘,担任国学门导师。4月18日,携眷属迁居清华园之西院。直至其去世,王国维人生最后的时光均工作、生活于清华园。期间,他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一道,书写了中国教育史上一段无法复制的传奇。
第四单元“静安不朽”的展件有王国维遗书的石印本、讣告原件、陈寅恪所拟挽联等一批珍贵文物,较大程度上还原了王国维去世后之哀荣与治丧情形。
1927年6月2日,王国维于颐和园昆明湖鱼藻轩自沉,举世震惊。关于王国维自沉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特别是因罗振玉伪造“遗折”,更使其死因变得扑朔迷离,成为学界一段未决的悬案。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5月4日,周一闭馆(春节期间,除夕至初十闭馆)。

王国维书赠朱自清诗轴 清华大学档案馆藏

姚茫父《杞菊图》寿王国维五十 北京重华轩提供

王静安先生遗书 香港翰墨轩提供
编辑:杨岚
关键词:王国维 学术 王国维诞辰140周年纪念展


山东:春雨润花
当中国京剧遇上意大利歌剧
科威特称将加强与美国在安理会合作
美联储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
菲律宾一贫民区发生火灾
英国正式向欧盟提出推迟“脱欧”
埃及阿斯旺的旅游市场
伊斯坦布尔:春回大地百花开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