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2017故宫最后一次封门检查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领导都会在每年的最后一天即12月31日围绕开放区域封门工作而进行检查,并在随之而来的1月1日,见证新年第一天的开门迎宾。
2017年12月31日下午16时,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与两位副院长及负责开放管理工作的约700名干部职工,对故宫博物院开放区域进行了2017年最后一次清场封门检查,标志着故宫博物院一年来开放工作的圆满顺利完成。
故宫博物院称,清场封门检查是故宫博物院每天开放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安全工作的重要时间节点,是保证故宫博物院夜间安全的基础。清场封门检查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检查古建筑有无受损情况,开放设施有无损坏情况,有无滞留的观众或隐藏的不法分子,有无藏匿的危险物品等。

清场封门检查工作的具体要求是,一要在封门检查前10分钟,所有岗位人员做好封门检查的一切准备工作;二要严格遵守清场封门时间,闭馆音乐响起,开始清场封门;三要按照小组岗位责任制要求,严格执行三级断电规定,门窗关好,门槛、门栓上好,先锁后拉,以免回簧;四是封门期间不能发生漏锁门、锁错门问题,不发生将观众或工作人员锁在院里事件,不发生有隐患没查出来情况;五是必须形成拉网式检查,前后左右相呼应,台上台下、假山上下相配合,听从指挥,统一行动,密切协作,不留死角。六是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排除后继续进行。

清场封门检查的范围包括,室外:所有外露文物(如殿外铜缸、香炉、龟、鹤、日晷、嘉量等)、附属设施、门窗户臂、锁、电器、消防设备、房上房下、屋脊门廊、树上树下、缸内缸外、地沟暗道、假山上下、山洞、果皮箱、垃圾车等,以及所有角落连同与开放区域相连的部分非开放区域。室内:所有文物、展室角落、附属设施、展柜上下、门窗户臂、夹道、电气设备、电闸等。

每个开放日,共有约700名负责开放管理工作的干部职工参与清场封门检查工作。各个岗位都有各自的检查路线,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多岗连成片,多片连成区,形成拉网式全覆盖无死角的清场封门检查体系。
同时,2017年的最后一天,故宫博物院方面介绍,自2018年元旦假期起,故宫启祥门常年对观众开放,同时启祥门至隆宗门广场段也成为了故宫博物院的开放区。这一区域的开放,打开了内西路与外西路的通路,有利于疏解中路相对集中的观众,方便观众更加便捷地参观慈宁宫区域和武英殿区域。
启祥宫位于西六宫西南角,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未央宫。嘉靖十四年,嘉靖帝改未央宫名为启祥宫,是因为他的生父兴献王朱祐杬生于此,此宫被认为是肇祥之地,故取名曰启祥宫,大门名曰启祥门。嘉靖十七年,嘉靖帝延请江西术士廖文政来京为他堪卜陵寝时,请至紫禁城。当他们走到启祥门时,嘉靖帝还询问过:“此处开门如何?”廖文政回答说:“此处正宜开门,疏通煞路,万寿无疆。”

2017年的最后,故宫博物院单院长也分享了故宫博物院综合治理安全隐患情况的报告。
单院长介绍:2012年5月,故宫博物院向国务院上报实施“平安故宫”工程的请示。国务院于2013年4月批准“平安故宫”工程,旨在切实保护故宫博物院三大世界级文化资源的安全,即占地112公顷、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的古代木结构宫殿建筑群的安全,186余万件文物藏品的安全,每年约1600万中外观众的安全。从立项至今,“平安故宫”工程已经扎实推进四年,成效显著。
首先是火灾隐患的治理方面:“故宫高压消防系统覆盖不全面,一些古建筑周围未设消防栓;防雷避雷设施有所欠缺,古建筑因雷击损坏及引发火灾时有发生;为展览、安保等需要在古建筑群内设置的电气线路密如蛛网,因老化发热等因素随时可能引发火灾;因办公、藏品库房面积不足等原因临时建设的59座“彩钢房”也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因此故宫博物院完成了消防给水改造工程,强化消防培训与实兵演练。逐步在文物建筑上安装和改造防雷装置,坚持每年对建筑防雷与电器防雷设施进行年度检测,并建成了故宫文物建筑防雷监测系统,对防雷装置中发生雷击的情况进行监测,编制应急预案,有效防止雷击次生火灾的发生。实行了全院全员禁烟、禁打火机进院,屋顶禁草,清理室内外环境、提升开放区域院容环境,59座彩钢房和临时建筑已经全部拆除,杜绝火灾隐患。
第二是盗窃隐患,故宫安保设备建于上世纪90年代,10多年没有升级,无法适应当前盗窃手段不断提升,呈现集团化、智能化和暴力化的趋势。

为此,故宫巡更和警情联动系统、故宫安防报警系统改造工程、视频监控系统(无缝隙加密工程)、立体安防喷雾器处警系统、门禁系统升级改造项目、消防报警系统改造工程等6个子项目先后竣工,新建成的安全防范系统在灾害预警、遇突处置及事件取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功效,促进了故宫博物院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启用新的中控室。目前,应急指挥平台建设项目完成综合应用系统开发,已基本具备上线试运行条件,文物藏品技术防范项目开启系统搭建工作。

第三是北京地处燕山地震带与华北平原中部地震带的交汇处,历史上多次发生强震。故宫文物库房中和日常展陈的文物虽采取了一些传统的简易防震措施,但是不系统、不规范;因库房面积严重不足,瓷器等脆弱文物无法装入囊匣而集中叠累,均存在严重防震安全问题。于是故宫方面完成陶瓷库、雕塑库、祭法器库、西铜器库北库、西铜器库南库等文物库房改造,完成一批地下文物库房的密集柜改造,实施阻尼减震方案和钟表库、盆景库隔震方案。

第四是藏品自然损坏隐患,囿于地库空间的局限,故宫186万件藏品中目前仍有约一半只能利用古建筑作为库房;展室均在古建筑内,除少数几处可以实现相对有限的温湿度控制外,也基本处于自然状态。这些藏品面临寒、暑、光、尘等自然条件的威胁,无法达到文物保护的基本条件,日积月累,对之造成致命的隐性伤害。为此,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平台不断完善,完成文物建筑监测系统建设、室外陈设基础信息采集项目、观众动态监测二期项目、故宫大气污染物源解析项目、午门城台监测二期年度监测任务等重点建设项目。清理整治西河沿环境,建成故宫文物医院并开始运行,接待参观1100余人次。加大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力度,修复保养文物数量明显增加。顺利地完成了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工程项目建议书、环境影响评价等前期咨询报告、水资源论证技术咨询及管理服务合同签订等工作。

第五是文物库房隐患,受当时技术条件制约,一、二期地库不能实现针对不同质地藏品的温湿度调节;二期地库采用水冷式空调,上方储备了约50吨水作为冷却水源,目前冷却管、蒸发器已锈蚀,一旦开裂,文物将遭灭顶之灾。
隐患整治:地下文物库房改造,取得国家发改委对该项目立项、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的批复,以及建设项目备案通知书、规划许可证,明年春季将正式开工建设。南大库区域整治基本完成,保护管理用房已经投入使用,家具馆正在筹备。

最后是故宫基础设施的维修改造和观众安全隐患的处理。近年来,故宫每年接待观众约1500万人次,且仍以年均约100万人次的速度递增,构成了全世界数量最庞大、结构最复杂的观众群,由此造成的拥挤踩踏和人身伤害等突发事件威胁不断加剧。通过整治端门广场、午门安检前移、提升观众服务设施、整治路面、规划宫灯、增设座椅、绿化美化环境等,积极为观众营造故宫特色的文化空间。实行限流分流措施,实现观众人数削峰填谷。
编辑:杨岚
关键词:故宫 文物 封门 故宫博物院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