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品牌·人物品牌·人物
追忆恩师陶其敏
病毒性乙型肝炎(ViralHepatitisB—乙肝),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是一个令人敏感的话题。据1992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约有1.2亿人感染HBV,那时,全球每年因乙肝死亡的75万例病人中约有1/3来自中国。
然而,近些年,“乙肝”一词在生活中出现的频率降低了。或许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背后的真正原因,但这一领域内的专家学者都知道,有一个名字不能被忘记。
2017年11月15日,一位老人离世。是她,研制了中国第一支血源性乙肝疫苗,研发了中国第一套乙肝和丙肝的诊断试剂盒。是她,为我国的肝病研究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她就是“中国乙肝之母”陶其敏。
近日,在恩师陶其敏教授离世一个多月后,应记者之邀谈起恩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魏来满怀敬意。

陶其敏教授(左一)试注我国第一支乙肝疫苗。(资料照片)
她以自己的身体做实验研制出我国第一支乙肝疫苗
不敢说,没有第一支乙肝疫苗的诞生,中国的乙肝病毒是否还如当年那样凶险。但是,陶其敏老师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可以说改变了无数患者的命运,为国家的医疗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我们国家曾有过几次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这些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们国家在一般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流行率在逐渐下降。1992-1995年间,我国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是9.75%,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我国一般人群HBsAg已下降为5.49%,尤其是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HBsAg的携带率已降为0.32%,这种下降主要源于乙肝疫苗的应用和乙肝病毒的筛查。
1972年,日本研制出了乙肝病毒检测和诊断技术,我国还没开展这项研究,当时在北京医学院任副院长的汉斯米勒去日本考察,回国后他希望我们国家能自主研发乙肝病毒检测试剂盒。陶其敏教授时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作为青年医生,她勇敢地担起了研究乙肝疫苗的重任。
1975年,美国科学家开始采用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液制作血源乙肝疫苗,当时,国内还找不到相关文献借鉴。为了加快研究进程,陶其敏教授每天黎明就起床,六点多钟赶到医院,利用工作间隙学习,通过反复实验研究,最终在1975年7月1日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代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被命名为“7571疫苗”。
从研究到临床应用,首先要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动物试验,但当时的北京医学院买不起试验所需的动物,陶其敏教授遂决定在自己身上做实验。1975年8月29日下午,陶其敏从冰箱中拿出一支疫苗,避开同事要求注射室值班护士帮她打一针,值班护士不清楚注射药为何物,拒绝注射。陶其敏教授说:“放心打吧,不会有问题的!”值班护士仔细查看了药品字样后,按照陶其敏的要求,把疫苗缓缓地推进陶其敏的体内。
当时,陶其敏的孩子在上小学,她对孩子们说:“你们别跟我靠近,万一我得了肝炎会传染给你们的。假如我真得了肝炎,你们自己要好好照顾自己。”注射后的三个月里,她定期检查,身体没有发现异常,体内还产生了乙肝抗体,就这样,中国第一支乙肝疫苗诞生了。
随后,陶其敏教授又做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试剂,对献血源进行乙肝感染筛查,她还做了乙肝病毒HVDNA的诊断试剂盒,能在表面抗原为阳性的人群中进一步分离出哪些病毒是阳性,从而确定是复发还是慢性感染,能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观察病毒的演变。
在此基础上,她又研发了丙型肝炎的抗体,丙型肝炎HCVRNA的诊断试剂盒,也是用来区别抗体阳性的人群是自发清除的病毒还是慢性感染,或在治疗过程中病毒是怎样变化的。陶其敏教授研发的丙肝抗体诊断试剂和用于献血的筛查,是我国的第一批诊断试剂,这是我们国家在丙肝防治方面的重要起点。
1984年,血源性乙肝疫苗开始在我国应用,并先后实现了疫苗免费接种、新生儿乙肝疫苗免费接种。针对新生儿接种新型乙肝疫苗,有效阻断了乙型肝炎在人群中的传播。乙型肝炎试剂的应用,将献血源中的乙肝病毒感染者筛查出来,从而阻断了乙型肝炎的水平传播。
治学严谨病人至上
陶其敏教授治学严谨,她培养的学生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国内外病毒性肝炎和其他肝脏疾病的研究和诊断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们也传承了她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理念。
1993年,我报读陶其敏教授的研究生,在师兄的引荐下前去拜访,时值陶其敏教授要出门诊,她说:“你回去看书吧,我快要上门诊了,不能和你细说,因为病人是第一位的,病人已经来了,我不能让病人等,你回去看书就是啦。”
陶其敏教授是一位严谨的老师,她时间观念极强,一般情况下,你感觉不到她离你有多近,但是,当你出现任何问题时,你会发现她永远都站在你身边。对于同事和学生,她只给予帮助,从不过多干涉和影响,也因此,人们更愿意听取她的意见,和她的合作也更容易。
1989年,世界上第一次克隆了丙型病毒的基因,1993年我入学时正是丙型肝炎病毒研究最热的时候。陶其敏教授在一次参加完国际丙型肝炎会议后带回一本国际论文集,陶老师把论文集交给我,要求我阅读学习,并兼做两件事,一是结合国际发展潮流,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明确能解决哪一类问题;二是将这些知识按要点分类,传给国内同道。
那时国内参加国际会议的人很少。1993年春节前陶其敏教授将这个任务交给我,我春节后就完成了,并写了两个综述,一个是《在不同人群中丙型肝炎的感染情况》,另一个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怎么演变的》。
陶教授帮我修改了综述,并对我的课题进行了调整。她培养学生不是灌输式的,而是尊重学生的意见,给学生指出问题所在。她从来没有对我们提出过高的要求,更多的是言传身教,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没有陶老师就没有这个肝病研究所,而陶老师建立这个肝病研究所,就是把肝病研究从纸上搬到病人中去,服务于病人,使研究成果能够及时转化,让更多的肝病患者受益。
陶其敏教授生病前有两个最大的心愿,一是能将乙肝病毒清除掉,二是让患者尽快用上肝病口服药物。口服药不仅能减少患者注射的痛苦,效果更好,而且疗程更短,副作用更小。
目前,我国针对丙型肝炎新药的应用基本上和国外持平,自主研发的丙型肝炎病毒新药也已问世,给肝病患者提供充分的选择。
可以说,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政府主导、举国力量支持下,我国肝病防控工作已取得了重大突破,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陶其敏教授功在其中。
口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 魏来
编辑:赵彦
关键词:乙肝 陶其敏 魏来 乙肝疫苗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