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俄鞋厂大火 中国工人曾试图自救
俄鞋厂大火 中国工人曾试图自救
异乡的西伯利亚,零下30摄氏度,新年第四天,一场大火夺走了7名中国人的生命。
1月4日,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州一处工厂仓库起火,为了应对2000平方米的过火面积,80多名消防员参与到了扑救当中。随着灭火的进行,现场发现了10名遇难者的遗体,其中,也包括7名中国公民。
根据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消息,经现场核实,发生火灾事故的鞋厂法人代表系俄罗斯籍公民,但参与创办这家鞋厂的,其实还有来自中国温州的商人。有遇难者家属透露,起火时有的工人本已逃出厂房,但为了回去救火,再也没回来。
“还好我命大爬出来了”
根据俄罗斯当地媒体报道,新西伯利亚州紧急情况部门是在当地时间4日上午9点接到了火警,地点位于伊斯基季姆区一家鞋厂的车间。
几段拍摄于火势刚起时的视频,在当地华人圈子里流传:天色蒙蒙亮,一团浓烟升腾而上。火苗若隐若现,把烟雾也映衬成了红色。视频里的画外音里,一个中国西南地区的口音哀叹着:“中国人全部找不到了,还好我们命大爬出来了。”
另一段视频里,拍摄者走在厚厚的积雪上,几十米开外的建筑被火光和烟尘笼罩。窗户、门框,火苗从一切缝隙往外窜,拍摄者走了没几步就停止了录像。
一对中国男女也用视频的方式向亲人报个平安,他俩对着镜头,身边不时响起警笛声,新西伯拉亚几天来都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徘徊,两人大口喘着粗气说:“晓得我们安全就好了。”
当日天色大亮时,现场拉起了警戒线,不同厂房之间的过道里塞满消防车,浓烟仍然没有减小的迹象。根据媒体报道,当地出动了80多名消防员参与救援,但浓烟以及厂房的特殊结构,给救援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随着2000平方米的过火面积逐渐得到控制,遇难者遗体也陆续被发现。遇难者共10人,2名吉尔吉斯斯坦人、1名俄罗斯人、7名中国人。
西伯利亚州紧急情况部门对外披露,起火的是一家鞋厂仓库。在该地的加工车间堆积了大量成品鞋、加工原材料等,被烧毁后释放出大量有毒烟雾。
俄罗斯华人华侨联合总会会长虞安林称,发生火灾的鞋厂坐落于离新西伯利亚州市区60公里的郊区,由瑞安籍温商创办,已经在当地经营了五六年时间。鞋厂有两条流水线,数十名员工,大部分为中国人。
疑因未关取暖设备导致短路
大火逐渐熄灭,消防员可以靠得更近些了,他们继续向屋内喷水,扑灭残存的火星。近前厂房的金属外墙经过炙烤,已经变色、甚至扭曲,依然有烟雾从缝隙里飘荡出来。
当地时间1月4日下午,俄方调查委员会确认,至少有5具尸体是在车间中央发现的,调查人员推测他们在生命最后一刻曾试图自行灭火。稍后在库房的另一个区域发现了另外4具尸体。
俄罗斯远东地区温州商会会长蔡建林称,不幸遇难的7名中国人中包括一名来自温州瑞安的男子,生前在该鞋厂负责人事管理等工作,其他还有来自四川和黑龙江的人。
蔡建林透露,事发的鞋厂为该商会会员单位,鞋厂规模不大,员工总数大概在80至90人,主要生产各类休闲鞋。
蔡建林转述商会代表了解到的信息称,事发时,新西伯利亚当地气温低达零下30摄氏度,在仓库值班室值班休息的员工,用老旧电热棒取暖。当他们离开仓库时,忘记将其关闭,导致电热棒温度过高,引起周围可燃物着火。
“当时火不大,几名员工尝试将火扑灭。但是相邻库房有一些易燃易爆物,导致了更大面积的火灾。”蔡建林称。
另有知情人士也告诉北青报记者:“这些员工不是在生产车间遇难,是去成品库房救火被烟闷进去了。”
新西伯利亚检方办公室称,初步调查显示,是鞋厂内部电路短路引发了这场火灾。另有消防人员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说,从起火到报警,中间也耽误了一些时间。当地紧急部门表示,鞋厂于大火中产生的浓烟,不会对附近居民构成危险。
目前,火灾发生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中,相关人员已着手对火灾现场残留物及房屋建筑结构作进一步分析。调查委员会表示,将会对该工厂厂主进行详细调查,以及该公司是否遵守所有生产安全条例。
根据俄罗斯法律,造成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火灾责任人将可能被判处7年以内有期徒刑。
中国驻俄大使馆在得知火灾消息后,第一时间与俄外交部、紧急情况部等取得了联系,要求其立即指示和敦促新西伯利亚州地方有关部门尽快查清火灾原因,全力救治受伤者,做好有关善后工作。中国驻叶卡捷琳堡总领馆已派领事官员赴火灾现场了解具体情况。
鞋厂创始者中有温州商人
起火工厂所在的伊斯基季姆,是新西伯利亚城市群中的重要城市之一,这座城市继承了整个西伯利亚地广人稀的特点,人口只有6万,对外来劳动力有着不小的需求。
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州劳动就业局2009年统计的数据显示,中国劳务人员占新西伯利亚州外国务工者总数的70%。到2014年,中国与新西伯利亚地区外贸成交总额超过10亿美元。
根据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消息,经现场核实,发生火灾事故的鞋厂法人代表系俄罗斯籍公民,并确认火灾事故中失踪的7名中国员工与俄方提供的遇难者信息一致,另有1名中国员工在火灾事故中受轻伤。工作组再次敦促俄方尽快查明火灾事故原因,妥善保存遇难者遗体,并做好善后工作。
同时,有知情人士向北青报记者透露,来自温州瑞安的商人张建光也参与创办了这家鞋厂,因当地政策所限而与俄罗斯籍人士合作。据了解,该鞋厂在俄罗斯当地已经营了五六年。
1月5日下午,北青报记者联系到张建光,他表示,自己已经开始处理此事,更多细节暂时不便透露。公开资料显示,张建光现为安徽马鞍山市万马鞋业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此外,他还曾占股温州市力盾鞋业有限公司。
更早之前,温州商人蔡建林,被公众认为是从中国前往俄罗斯开创鞋业市场的第一人。1997 年,他开始从事中俄贸易往来。四年后,其在俄罗斯开办鞋厂,此后被选为俄罗斯远东地区温州商会会长。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蔡建林介绍了温商在俄罗斯从事鞋业生产的行业模式。早期,中国商人们主要将国内生产好的成品鞋通过海关输入俄罗斯市场。由于俄罗斯轻工业发展较弱,温州鞋出口到当地很受欢迎,在国内只能卖20多元的鞋子,到了俄罗斯批发价折合人民币近80 元,零售价能卖到200 多元。
成品鞋按数量收关税,而半成品则依重量收税。鉴于关税差异悬殊,温商开始转变贸易模式,改从中国运输半成品到俄罗斯加工。
俄罗斯华人华侨联合总会会长虞安林告诉北青报记者,事发鞋厂也沿用了这样的模式:将国内运来的半成品进行加工,销往俄罗斯其他地区。
短短几年间,仅温州瑞安就有40多家制鞋、针织等行业的企业,陆续到俄罗斯东部的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建立生产基地,投资规模达20多亿元,每年都会从国内采购大量半成品。
有人返回救火再没能回来
阿军是遇难的7个中国人之一,跑回去救火没再回来。他是和妻子一起在鞋厂打工的,幸存下来的妻子,网名改成了“永世两相隔”。
阿军的外甥女透露,阿军是黑龙江人,故乡本就离俄罗斯不远。今年50多岁了,长得高高白白,笑起来很有感染力,他有着不错的人缘。“他们夫妻感情非常好,我都没见他发过什么脾气”。外甥女告诉北青报记者,阿军夫妇每半年或一年回国一次,多是凑在过年和暑假,好和家人一起团聚。
阿军的外甥女同时表示,刚起火时,有二十多个人跑了出来,阿军也在当中。但他随后又和几个人进去灭火,其中也有别的国家的工作人员。“不一会儿那里就爆炸了,他们都没再出来。”
阿军夫妇经朋友介绍在鞋厂工作5年,包吃包住,一年赚十几万元。阿军妻子专门为工人做饭,对于阿军的具体工种,外甥女并不清楚。“就是因为比老家挣得多点才去的”。她对阿军夫妇的工作唯一直观印象就是累,“他们会经常说腰疼”。
出事之后,阿军妻子第一时间在家庭群里告诉国内的家人。20余位亲人分处两个国家,他们在深夜里互相安慰着。大家彼此保持了默契,噩耗没让阿军的父母知道。
家人说,阿军和妻子觉得年龄大了,不太吃得消这么大强度的工作,原本已经计划好回国过年,不打算再回西伯利亚的那片厂房里去了。
文/本报记者 曹慧茹
实习记者 王飞 李君 赵敏 张涵 李杭达
编辑:曾珂
关键词:俄鞋厂大火 中国工人曾试图自救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