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代购队”成立10年服务空巢老人 买上百双老丝袜
李正芬奶奶(左)和滕辉奶奶在研究超市海报促销商品,准备出发去“代购”。
社区有支“代购队”
“代购”,这个在网络盛行的词语,如今也被丰台区东高地街道西洼地社区的老人们经常挂在嘴边了。“有什么需要买的东西跟他们说一声,登记一下,就能给送到家门口。”作为一支成立10年的义务“代购队”,从酱醋油盐菜到药品、日常用品,40多名社区志愿者帮着那些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提供代购、代办等服务,满足了社区老人的基本生活服务需求。“10年买买买,满是情意和情怀”,一些“王牌代购”说,尽管现在我们也已经七八十岁了,但依然会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
找便宜
排队1个多小时“抢”了4盘鸡蛋
早晨6点半刚过,“代购”滕辉奶奶就出门了,拉着小购物车,车里放着促销海报,到小区门口坐上运通115路,直奔位于西南四环科丰桥的欧尚超市。
“我们楼门里的李奶奶,84岁,和我是同年同月同日来的303所,现在行动不便,买东西基本都是我帮着,她家里鸡蛋快没了,我看了促销海报,鸡蛋3.58元一斤,我们小区菜店的鸡蛋5.2元一斤,跑一趟吧,咱得给人挑那最便宜的。”滕奶奶拍拍胸前挂着的老年卡:“我们有的是时间,坐车还不花钱。”
别看滕奶奶满头白发,可走得真不慢,不到7点半就来到欧尚超市门口排队,等着进去抢购鸡蛋。门一开,滕奶奶熟门熟路地快步走向促销区,一次只能买两盘鸡蛋,她排了两次队。“买4盘,我和李奶奶各一盘,还有另外两家,我估计他们鸡蛋也快吃没了,一堆儿买了。”前后排了一个来小时的队,滕奶奶终于将4盘鸡蛋收入囊中。
鸡蛋放进小购物车里,滕奶奶赶紧坐公交车回家:“有一次我骑着三轮车帮人去东高地那边的超市买促销白菜,一次只能买4棵,我前后排了3次队,到家都12点多了,把我们家那口子急坏了,跟我约法三章,必须得中午12点前回家。”这回滕奶奶到家还不到10点,没顾上喘口气就给那几家送鸡蛋去了。
这样的场景在过去的10年中不时重复着,代购蔬菜粮油副食,志愿者们不仅要买到,更要买好。为了替大家省十几元哪怕几元钱,他们经常一大早6点多就背上包、拉上小购物车去超市排队,等着开门冲进去抢购特价物品。
“722所的豆腐”许多老人都爱吃,去一次就买20多块;单位食堂的馒头暄腾,一买一大兜;干酵母用的人家多,一买几十袋;桶装醋促销,小购物车拉了7桶把轱辘都压掉了;还有曹奶奶的药,大夫一次不给多开,20天就得跑一次……西洼地社区代购队队长潘玉柱回忆说,代购值班记录本写得密密麻麻的,买的都是家长里短就手用的东西,志愿者们奔波过多少次根本数不清。
买情怀
跑了6趟市场买回上百包老丝袜
如今西洼地社区的生活服务业态不断完善,引进了菜店等服务设施,老人们买菜什么的都很方便,但是“代购”服务一直没有停歇,而且经过10年磨合,代购队的志愿者们大多有了相对固定的服务对象,除了日常生活用品的“顺手买”外,“代购队”还经常给老人们代购一些充满情意和情怀的物品,老街坊们一起“想当年”。
李正芬奶奶也是代购队的主力队员之一,今年已经75岁。“您帮我买的这个袜子穿着真舒坦。”遛弯碰到老街坊,一句话,李奶奶就非常有成就感。现在西洼地社区不少老太太都穿着她代购的老式丝袜。
那是去年夏末,几个老街坊聊天说特别怀念一款老式丝袜,现在的丝袜袜口太紧,穿着不舒服。这次闲聊就入了李奶奶的心。老式丝袜还有没有呢?李奶奶就奔了丹陛华小商品市场。没想到,这款丝袜还真让李奶奶找到了,宽松的袜口,有点儿像针织的料子,就是年轻时穿的那一款。货比三家,李奶奶在一家摊位上砍到了最低价,10元一包,不过最少得买10包。李奶奶高兴地买了丝袜就往家赶,结果一不留神还撞到了一个广告牌上。
完成了代购任务,虽然付出的“代价”有点儿高,李奶奶还是很高兴。“太受欢迎了,10包根本不够分,还有人想要,我就再跑丹陛华。回来又有人听说了找来,一发不可收拾。”为了这款丝袜,两个来星期的时间里李奶奶前后去了6次丹陛华,买回了上百包袜子。
“有人说我,李正芬你腿不值钱!”风趣的李奶奶拍拍自己已经老迈的腿说:“趁现在还走得利索,你提出来我就动。”
滕奶奶代购排叉也是缘于聊天。有一次老街坊几个聊得正欢,一个老北京拎着一袋排叉过来给大家分享。几个老人吃着都觉得好,就是年轻时的那种味道。可是一问地儿,卖这种排叉的店铺在北海西门那儿呢。滕奶奶挂上老年卡又出发了。早上7点多从社区门口坐上快速公交,到前门换乘59路,在西板桥站下车,打听着找到北海西门的那家店铺。
“8块钱1斤,人家按袋拿,称重,我买了4袋,还得把每袋的价钱记好了。”滕奶奶说,返程的时候59路车人太多,挤上去排叉不得碎了?我等了两趟才上车,还没有座位。“我一手拎着袋子,一手拽着横杆把手,其他的袋子放在双脚之间,防着被别人挤碎了。”虽然一路挺艰辛,不过滕奶奶说,回来看着老街坊一起品味当年的味道,成就感还是很强的。
新生代
“代购队”增加了“网购”业务
东高地、西洼地,像社区的名字一样,西洼地社区曾经是一个社区服务的“洼地”。社区在南苑路三营门东北,周边几乎没有像样的居住区和商业配套设施,就像一个“孤岛”一样。
西洼地社区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原来是一所技校,后来发展成为北京航空机械精密研究所,有居民3400多人,基本都是所里的职工和家属,老龄化严重,社区老人有900多人,其中有近400户是空巢家庭,还有70多位独居老人。
“那时候我们社区里没有菜站,离哪儿都挺远,买菜啊、副食粮油什么的得坐公交车到东高地菜市场,单程都得要十几二十分钟。”西洼地居委会主任任正昊告诉记者,2007年社区党委组建了一支志愿者队伍,义务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购物,2008年又拓展服务建立了“居家养老互助会”,设置了理发、代购、拆洗、陪看病、陪聊天等服务队,起初“代购队”有40多名志愿者。
10年过去了,西洼地社区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已经离不开“代购队”,以“代购”为纽带,志愿者们和很多空巢老人成了密不可分的朋友。但是10年的光阴,不少志愿者也从当初的低龄老人变成了高龄老人。现在,“代购队”也来了新生代。
“80后”西洼地社区社工唐曦鋆就是其中之一。她告诉记者:“去年年初,一位老人说了件事情,他喜欢拍照,可照片多了放在手机里怕丢了,听说有个东西叫U盘能存照片,就跟我咨询上哪儿买,大概多少钱。”唐曦鋆回忆说,现在的年轻人哪个不会网购啊?我就帮着老人上网查了一下,老人就拜托我网上下单买了。
后来这个事情就传扬开了,隔三差五就有老人来居委会寻求帮助。老人们网购以服装居多,“老人买衣服本来就难,图舒服,去不了现场,怎么帮着买呢?”唐曦鋆告诉记者,打开网页搜索出老人想要衣服的类别,各种各样中老年款的衣服可劲儿挑,还号码齐全。有需要问的,她就帮忙问客服了。
任正昊说,渐渐地他们也发现网购能够弥补代购队的不足。“比如一次一位老人找到居委会,说是想找人帮忙买个蒸锅,可蒸锅体积挺大,代购队买了往回拿也挺困难的,我就跟她建议能不能在网上买。”任正昊说,点开手机上的网购平台,直接就挑选了,还能直接把锅送到家里,老人收到锅后特别满意。
“既能让老人看到东西,物品还能直接送到家里,而且可以购买物品的种类也多,体验过网购的老人都说好。”任正昊表示,下一步社区将完善、丰富“代购队”的服务模式,引入更多的年轻志愿者,帮助老人网购,让老人的生活更加方便。
本报记者 孙颖 文并摄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老人 奶奶 代购 社区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