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纵议 纵议
西方之乱凸显制度缺陷
一段时间以来,占据西方主流媒体重要版面的是频发的枪击案和暴恐袭击、愈演愈烈的“通俄门”等负面新闻。面对乱局,一些西方人习惯于“灯下黑”,或将之归因于西方运气欠佳,或将之视为外部因素使然。美国学者福山的答案似乎与众不同:“真正的问题,部分根源于美国社会的特质,部分根源于美国的制度。”我们不想揣摩福山的本意,但“西方之乱”确有其制度根源。
资本逻辑产生贫富分化。马克思曾说过,资本一出现,就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以及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生存逻辑,是剥削剩余价值或赚钱。这必然导致财富的积累与贫困的积累并存、资本与劳动的对立。20世纪30至70年代,为缓解经济危机、缓和社会矛盾,西方普遍实行凯恩斯主义。这虽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给资本逻辑念了念“紧箍咒”。70年代末以后,新自由主义取代凯恩斯主义,实体经济让位于虚拟经济,资本逻辑借助于金融化大行其道,西方社会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美国成为1%的人所有、1%的人治理、1%的人享受的国家。在资本逻辑驱使下,金融资本无限扩张与实体经济相对萎缩的矛盾突出,西方社会“1%”与“99%”之间的关系紧张。还应看到,资本在经济全球化中的获利远远超过劳动。西方工人在面临制造业外移带来就业压力的同时,还要应对移民涌入、商品输入带来的“饭碗”之争。不满、怒气在西方民众中日益滋长,致使街头冲突、暴力事件等乱象频现。
异化民主导致低效政治。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常因基因缺陷而出现民主异化,导致低效政治。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权力制衡变形为权力掣肘。以权力制衡避免权力滥用,是“三权分立”制度设计的初衷。然而,正如丹麦学者莫恩斯·汉森所指出的,职能细分成立法、行政与司法,这在理论上是清晰的,但在实践中却不起作用。权力相互掣肘,已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常态。二是多党制演变成党争政治。意在平衡政党力量的多党制在现实中往往上演“纸牌屋”,议会讨论经常陷入只论党派、不问是非的境地。近年来,由于美国政府“光说不练”、两党相互否决,在解决非法移民、控枪、医改等问题上长期达不成共识,引起民众强烈不满。三是民主选举被金钱污染。“金钱是政治的母乳”。民主依赖选票,选票来自竞选,而竞选需要金钱,这就是美国选举的游戏规则。金钱污染政治、政治回报金钱,在很大程度上侵蚀了西方国家的治理能力。
个人主义催生价值冲突。作为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在文化上的重要反映,自由主义对于激发西方社会的创造活力曾起过重要作用。但在战胜封建专制这个宿敌之后,自由主义在西方社会并未“踩刹车”,而是肆意滋长,甚至滑向狭隘的个人主义,引发诸多价值冲突。例如,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冲突。美国大片渲染的是个人英雄主义,街头篮球流行的是个人单挑。在这种文化的浸淫下,自然会出现个体价值遮蔽社会利益的现象。同时,面对民粹主义的流行、选票政治的压力,西方政治家罔顾社会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极力迎合部分民众的短期需求,结果使社会陷入“福利陷阱”。又如,传统白人社会与少数族裔的文化冲突。如何实现传统白人社会与少数族裔和谐相处,历来是西方社会面对的难题。少数族裔第一代移民在难以融入当地社会时,大多采取抱团取暖的做法。第二代、第三代移民接受的是西式教育,受个人主义影响颇深。但由于种族、肤色、宗教的差异,他们也存在融入困难。这些人在难以感受到真正的自由、平等时,容易产生极端思想,甚至走向报复社会。“独狼式”暴恐袭击的背后,就有激烈的文化价值冲突。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源。”根治“西方之乱”,要从其制度根源入手。正如西方学者所指出的,世界需要一位“现代马克思”。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西方 制度 资本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