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读懂消费提示背后的变化
春节将至,一波消费高峰即将到来。根据全国消协组织近两年春节期间受理的相关投诉情况,中消协发布了2018年春节十大消费提示。
这是中消协以及各地消协的例牌动作,起因是作为消费旺季,人们通过线下商超实体店和线上电商平台选购年货、购置礼品、预定团年饭和新年酒席等均已进入倒计时。消费提示的意义在于警示个人,避免“循环消费”“暗藏玄机”“先涨后降”等商家精心设置的陷阱。而每年消费提示的侧重点不同,反映着消费者心理和行为变化,以及春节消费的趋势和动向,从侧面勾勒出“春节经济”的升级转型。
反映在购物行为上,是从重视“产品”到“品质”。以往,各地发布的消费提示主要针对线下,更有相当一部分是针对产品质量的投诉,比如提醒消费者避免购买“三无产品”和过期商品,或者提醒消费者保存购物小票,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但随着线上购物逐渐被大家接受,营销手段、物流速度等服务品质的问题凸显出来,如今年的消费提示就把重心放在理性对待商家优惠促销上面,提醒广大消费者面对诸多诱惑时,应保持理性,按需消费,货比三家,谨防虚假打折。这背后是产品质量越来越好,消费渠道越来越多,不少商家面对激烈的竞争形势,更倾向于在营销手段上做文章。
消费提示也始终保持对热点话题的关切。过去几年,火车票升级到网购,出现了不少“黄牛党”,提示的内容是大家用正规渠道购买,而随着“刷票软件”盛行,2016年特别提醒消费者不轻易使用各类刷票软件,避免个人财产或个人信息安全受到损害。有鉴于“假票”的空间越来越小,消费者购票习惯越来越正规,今年的消费提示不再提及购票,而是另外两个变得常见的新问题:一是警惕专坑老年人,所针对的是一些无良经营者组织免费招待会、健康讲座、免费旅游、赠送礼品等会销活动,诱骗老年消费者购买质次价高甚至是“三无”保健品;另一种是小心扫码送礼品等新型诈骗,通过“赠送活动”诱骗消费者微信扫码或者填写信息,轻易获取个人隐私。这种关切指向的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同样发人省思。
此外,最大的变化在于提醒消费者出门旅行要当心。以往,春节的关键词是阖家欢乐,不远千里也返乡,吃团圆饭,看春节晚会。但近几年,国人过春节的形式逐渐多样化,旅游过年就是一个最明显的现象。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3.44亿人次,“南下避寒”和“北上赏雪”成为主要流向,而出境旅游的公民总量也达到615万人,创下新高。针对2018年可能又是一个“旅游年”,消费提示专门指出要选择有合法资质、规模较大、信誉较好的旅行社,要到旅行社营业场所签订旅游合同,要在包车和租车时注意几种情形,其中,针对一些OTA网站(在线旅游平台)存在商家捆绑陷阱,还特别作出了提醒。这些细节建立在对投诉数据的分析上,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此外的一个亮点是对聘请清洁家政服务作出提醒,想来是顺应在线OTO服务越加发达的潮流,值得点赞。
节日周而复始,消费在转型升级。回顾过去几年的变化,一些低质低效的产品和服务逐渐淡出视野,线下购物和新式营销结合得越来越紧密,而在线服务和出门旅行也催生了很多新问题。在逐渐加快的消费节奏里,我们要多听听消协的提醒,使消费更加理性与平和。毕竟,消费不任性,才能不为消费所驾驭,才能让消费服务于人类本身。■王庆峰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消费 提示 消费者 变化 春节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