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高速铁路串出“快”的中国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速铁路骨干网络的快速建成,不仅实现了交通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更对全国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它以更高的速度赋能一切生产要素,产生了多重经济社会效果,于是一次被称作“高铁经济学”的新经济学革命开始了。
网络图
“高端智造”将连续四期对中国高铁奇迹进行全方位探索,让中国高铁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提升的新通路。
从无到有,从优到精,越织越密的高铁网宛如一条金丝带,将各个经济圈串联起来,拉近了地域间时空的距离,改变着中国的“经济版图”。有意思的是,在高铁网络逐步形成的同时,互联网也成了支撑整个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而高铁网和互联网的交织,更是促进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加快了中国经济前进的步伐。
重构中国经济版图
从浔阳江畔引出,跨过浩渺的鄱阳湖,经“千年瓷都”景德镇、“最美乡村”婺源,穿过怀玉山脉进入浙江,终抵江南文化名城衢州。2017年末正式通车的九景衢快速铁路宛如一条金丝带,串起了散落的名山、名湖、名城、名村。
事实上,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逐渐改变,乘坐高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早已成为时下最受欢迎的出行方式。
一张车票、一列高铁,快速拉近的不仅是时空的距离,还改变着中国的“经济版图”。
随着珠三角北移、京津冀扩容、长三角膨胀,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正进入“高铁时代”。以京沪高铁为例,这条1300多公里的线路,贯穿了四省三市,将东部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鲁南经济圈、安徽省会经济圈连成了一片,积极推动了沿线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交流。
对于中部地区来说,随着京广高铁、沪昆高铁两条大动脉贯通,中部六省“不东不西”的尴尬区位迎来了突破。以中部为圆心,中部地区架起了“米”字形高铁网,承接东西、顺联南北,贯通了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组成了中部经济圈,重构了中国的经济版图。
前不久正式开通的西成高铁,也使西南与西北、华中、华东、华北地区间形成了一条新的快速通道,西部大开发开始进入“城市集群发展”的新阶段。
“双网”交织实现共赢
高铁在扩大人们活动半径的同时,也加速和放大了同城效应。
所谓同城效应,是指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和扩散效应,它体现为相邻城市的居民借助发达的交通系统和信息系统,其就业、出行、生活如同在同一座城市,没有时空距离,没有行政隔阂。比如京津之间,借助高铁,“白天在CBD上班,晚上就能到海河边品茶。”
高铁就像是一根项链,正在把各个城市串联起来。按照规划,2020年前后,长三角经济圈的城市都将纳入以上海为核心的“3小时都市圈”内,环渤海经济圈将基本形成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2小时都市圈”,珠三角经济圈也将建成以广州为中心的“1小时生活圈”。
有意思的是,在我国高铁网络初步形成的同时,互联网也已兴起,并与水、电、公路一样,成为支撑整个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而高铁网和互联网的交织,更是促进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部副主任张莉认为,通过“距离无关”的天然属性,互联网将全国不同区域间的制度与政策落差抹平,构筑了统一的准入条件、交易规则、信用制度、IT服务、金融及物流体系,从而形成了事实上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作为互联网下衍生出来一种交易模式,互联网的普及推动了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将触角延伸到了每一个角落,并建立起了全球最大的数字商业平台和覆盖全国的物流基础设施。
陕西汉中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翟辉说,汉中拥有佛坪的山茱萸、城固的柑橘、西乡的大米、洋县的黑米、略阳的乌鸡、镇巴的腊肉、宁强的茶叶等丰富的物产。过去主要受制于交通及信息的不畅,这些好东西经常出现“卖难”现象,而电商下乡和高铁开通,让这些农产品有了稳定的市场渠道。
擦亮中国制造国家名片
高铁的飞速发展,还擦亮了中国制造的国家名片。
2017年9月21日,7对“复兴号”列车在京沪高铁首次跑出了350公里的时速,超过了此前法国TGV和日本新干线320km/h的世界最快运行速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第一。
据了解,“复兴号”是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中国标准动车组。简单地说,就是采用中国标准打造,具有全面自主化、标准化的动车组列车。这说明,经过十几年的经验积累,中国已经完全有能力设计制造出“纯中国血统”的高速动车组。
目前,在高速动车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中国标准动车组的整体设计以及车体、转向架、牵引、制动、网络等关键技术都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教授贾利民自豪地说,“从CRH380系列高速列车下线投入运营时开始,我们就已经踏入了世界高速铁路先进水平国家的门槛。”他表示,目前中国高铁不仅在营运规模、建造成本上有优势,在技术体系和制造能力体系的完备性上、大规模建设和运营高速铁路的经验以及高铁技术对自然环境与对丰富需求的适应性上都是世界领先的。
由于复杂的地质环境和气候变化,中国高铁面对的挑战,是世界任何一个地区都无法比拟的。“在这些方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达到中国高铁这样的广度和高度。”贾利民说,中国高铁具有全球最完整的技术和产业配套体系,“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地解决与高铁有关的所有技术问题,这个完整性,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独此一家。”
“高铁正在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孙国瑞表示,随着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在高铁上应用,中国高铁的安全性、舒适性不断提升,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兴起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制造业的新“明珠”。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中国 高铁 经济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