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桃有何魅力?令历代画家心驰神往
自古以来,桃花一直是诗人争相吟咏的对象,而历代画家的手中之笔,使我国的桃花文化更加流光溢彩。在画家笔下,桃花是春天和爱情的象征,桃实是祝寿佳品,桃花源则是最理想的人间仙境。
我国是桃的故乡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功。”每当冬去春来,便是桃花盛开之时。在早春时节,桃树已蓓蕾满枝,到了阳春三月,枝头上就绽放出朵朵妩媚的桃花,如一片片红霞,芳菲烂漫,艳丽如画。



桃为蔷薇科李属的落叶小乔木。树干灰褐色,叶子椭圆状披针形。花单生,几无柄,有单瓣、重瓣,色有粉红、深红、纯红、纯白及红白相间等。桃的品种很多,全世界约有3000多种,我国原产的也有300多种。《广群芳谱》曰:“桃,西方之木也,乃五木之精,枝干扶疏,处处有之。”《本草纲目》称,桃的品种有绛桃、绯桃、碧桃(一名千叶桃)、人面桃(一名美人桃)、二色桃、日月桃、鸳鸯桃、瑞仙桃、寿星桃、巨核桃、十月桃、油桃、李桃等。按用途分,主要有食用桃和观赏桃两大类。明人王世懋有言:“桃花种最多,其可供玩者莫如碧桃、人面桃两种。”
碧桃又有红碧桃、粉碧桃、白碧桃、花碧桃等品种,宋代词人秦观曾写词赞美:“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人面桃外层花瓣粉红色,内层花瓣越向中心越红,如美人娇羞时的容颜。其得名或与唐人崔护的名句“人面桃花相映红”有关。
我国是桃的故乡。早在3000多年前,先民们便将野桃树进行人工栽培,使之既可食用,又可观赏。千百年来,经过历代知识分子的共同打造,使桃从植物演变成文化符号,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丰富多彩的桃意象,也给历代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桃花使人想到春天,还有爱情
桃花与春天,在中国人心目中,已经是一个无法分开的组合。为了表现春天的景象,文人墨客经常将桃花与象征春天的动植物搭配在一起。宋代诗人徐俯有诗曰:“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诗中提到双飞燕、桃花、柳树,此外还有春雨、小舟等,诗人以神来之笔,描绘了一幅桃红柳绿的阳春美景。这一美景,在清代画家王武的笔下,变成了一幅《春柳桃花图》,画中红色的桃花,则以点叶法写出,显得妩媚鲜丽,与绿叶婆娑的垂柳相映衬,使桃红柳绿、柳明花明的春日胜景跃然纸上。而洋人画家郎世宁的《双燕桃花图》,以双燕与桃花做搭配,表现手法也与王武完全不同。王武采用写意手法,郎世宁则以工笔写出,桃枝从左下角向右上角斜出,双燕居画面中心,桃花和燕子栩栩如生,富有立体感,使人感觉春意盎然。
画家以桃花表现春意,据记载最早是五代画家徐熙。宋人米芾《画史》称:“徐熙大小折枝,吾家亦有,士人家往往见之。翎毛之伦非雅玩,故不录。桃一大枝,谓之‘满堂春色’,在余家。”宋人的花鸟画,此类作品也不少,如宋徽宗的《桃鸠图》、佚名的《桃花山鸟图》等,都是春天小景。
柔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和硕大的桃子,不仅使人联想到春天,还使人联想到美女和爱情婚姻。《诗经·周南·桃夭》运用比兴手法,首次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比兴新娘的年轻貌美,用“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比兴新娘将会为男家多生贵子。这种桃花意象,也经常出现在画家笔下。南宋人画的《桃花鸳鸯图》,就运用了这一意象。此图上部画桃花数枝,下部画一对鸳鸯在岸边小憩,右下方画水边野草。桃花的用线柔细,描绘逼真,敷色从明到暗、从冷到暖,渐次变化,过渡微妙。鸳鸯的描绘极工,色彩明丽。构图上,桃花向左下出枝,野草向左上伸展,皆指向鸳鸯。这样的构图,大概源自唐代词人韦庄的“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之句。桃花象征美女,鸳鸯象征不离不弃、忠贞不渝,这幅画极其生动地表现了爱情的主题。
画家在表现这一主题时,除了用桃花与鸳鸯的组合外,还有桃花与燕子、桃花与白头翁等组合,如郎世宁的《双燕桃花图》、高其佩的《桃花白头图》等。
“桃花源”
成了后世画家最向往的人间仙境
《诗经》以“有蕡其实”象征多生贵子,这一意象后人不常用。说起桃实,人们更多的是联想到被称为“仙果”的蟠桃。汉代的《神异经》记载:“东方有树,高五十丈,叶长八尺,名曰桃。其子径三尺二寸,和核羹食之,令人益寿。”这种硕大的桃子,人称“寿桃”。传说西王母的蟠桃园有3600株桃树,所产蟠桃是仙家梦寐以求的益寿佳品。据说3000年一熟的食后可以“成仙了道,体健身轻”;6000年一熟的可以令人“霞举飞升,长生不老”;9000年一熟的,人吃了可以“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传说汉代滑稽大师东方朔曾三次偷食王母桃,汉武帝则得西王母赠仙桃4枚。这些神话传说,便使蟠桃能令人长寿的观念广为流传且深入人心,后世在为长辈祝寿时,都少不了桃子的点缀。
这种观念自然也影响到画家,自明清以来,几乎所有名家都喜欢画桃祝寿。如唐寅有《麻姑献寿图》、八大山人有《桃实千秋图》、任伯年有《桃石图》等,皆以祝寿为主题。近现代画家中,吴昌硕、张大千、齐白石等人也很喜欢这个题材。
《本草纲目》记载:“《玄中记》载积石之桃,大如斗斛器。《酉阳杂俎》载九嶷有桃核,半扇可容米一升。及蜀后主有桃核杯,半扇容水五升,良久如酒味,可饮,此皆桃之极大者。”画家画“寿桃”,画的都是此类大桃。如吴昌硕画的《桃实图》,右边有题诗曰:“灼灼桃之华,赪颜如中酒。一开三千年,结实大于斗。”左上题还题数字:“曼倩移来”。“曼倩”即东方朔,吴昌硕是引用了东方朔偷桃的典故。
历代画家画桃花,还有一个重要题材,就是“桃花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后,“桃花源”就成了后世画家最向往的人间仙境。这个题材的作品,可能在唐代已出现。韩愈有一首诗名为《桃源图》,诗中描述:“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流水盘回山百转,生绡数幅垂中堂。武陵太守好事者,题封远寄南宫下。南宫先生忻得之,波涛入笔驱文辞。文工画妙各臻极,异境恍忽移于斯。”从韩愈的描述可知,这幅《桃源图》画工极妙,上面还有武陵太守和南宫先生的题缄。
流传至今的作品,有宋代陈居中的《桃源仙居图卷》、明代文征明的《桃源问津图》、陆治的《桃花源图》、仇英的《桃花源图卷》、蓝瑛的《桃花渔隐图》、清代黄慎的《桃花源图》等,这些作品,均为山水画和人物画完美结合的佳作,是国宝级的珍品。
编辑:杨岚
关键词:桃花 画家 桃有何魅力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