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不放爆竹,就少了年味儿?媒体:没爆竹声年味依旧在
没有爆竹声 年味依旧在(生态论苑)
不放爆竹,就少了年味儿?也不尽然。春联、年画、屠苏酒等传统文化元素,照样可以凸显年味儿;蓝天下的一张张笑脸,比烟尘呛人、碎屑遍地更能体现新年新气象;现代生活丰富多彩,我们比过去有更多方式辞旧迎新。
还有不到一周就要过年了,无论是在返乡路上,还是依旧在岗位上坚守,此时很多人可能都会忆起童年时代的春节——簇新的衣服,甜甜的糖人,喜庆的吊钱、春联,当然,少不了热闹的鞭炮声。有人可能会因此生出一点遗憾与感伤,在一片“禁放”声中,很多城市已经不能在爆竹声中迎来新春了。
有人感慨没了烟花爆竹就少了年味儿,也有人甚至将其提到“文化流失”的高度,认为禁放烟花爆竹,是对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年俗文化的严重打击。
年俗文化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随着时代发展,年俗文化也得有所改变。有些元素退出或淡化,有些元素参与进来,是很正常的。
相传南朝时期,人们正月初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因为人们认为竹子在火中的爆裂声能够赶走怪兽恶鬼。这就是“爆竹”一词的由来。祈求平安是当时社会公众的主要愿望之一,在难以达到科学认知的时代,人们只有希望以此吓走自己难以战胜的鬼兽,获得平安。
进入现代社会,爆竹的功能从吓走鬼兽、驱魔避邪,演化为烘托气氛、表达喜庆热闹。许多人觉得燃放爆竹和烟花,是传统文化习俗,是春节的一大符号。但是,在人口和建筑物密集的城市,这一习俗确实带来了新的问题:空气和噪音的污染,火灾,人身伤害事故。
烟花爆竹燃放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大气污染物,显著抬升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及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浓度,常会导致空气污染达到重度甚至严重污染级别。
北京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显示,近5年,全市春节期间空气重污染天数在2—4天之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3天的PM2.5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全年平均浓度。2017年除夕夜间,通州、房山良乡凌晨1点PM2.5平均浓度达到1000微克/立方米以上,而同期远离燃放区域的密云水库PM2.5浓度始终保持在100微克/立方米以下,烟花爆竹的污染“贡献”显而易见。
更糟糕的是,节日集中燃放期如果遭遇不利气象条件,燃放烟花爆竹释放的污染物难以扩散,就会导致长时间的持续重污染。2017年除夕夜间,因扩散条件不好,京津冀等地PM2.5达到重污染的时间超过30个小时。
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火灾、人身伤害等安全事故,每年也有不少例证。
燃放烟花爆竹这一传统习俗,与人们对洁净空气、干净环境、人身安全的需求发生矛盾,我们该如何选择?解决这一矛盾,需要权衡利弊。公众渴望蓝天、渴望健康,理性的选择应该是舍弃妨碍蓝天和健康的东西,也就是以实际行动支持禁放。
公安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444个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764个城市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禁放或限放,就少了年味儿?也不尽然。春联、年画、屠苏酒等传统文化元素,照样可以凸显年味儿;蓝天下的一张张笑脸,比烟尘呛人、碎屑遍地更能体现新年新气象;现代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我们比过去有更多方式辞旧迎新。春节期间没有爆竹,幸福感不会少。
编辑:秦云
关键词:年味 烟花爆竹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