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纵议 纵议
拉美缘何不买“门罗主义”的账
“门罗主义”代表的“胡萝卜加大棒”那一套,只会让拉美人民进一步看清楚谁才是真正的“掠夺者”。
2月7日,美国国务卿蒂勒森结束上任以来的首次拉美之行。蒂勒森此行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争议和火药味。在启程前往墨西哥前,他在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发表演讲,公然建议委内瑞拉军队策划让马杜罗下台的“和平过渡”,大肆鼓吹早已落满灰尘的“门罗主义”,并指责他国与拉美开展互利合作,表现出十足的傲慢和虚伪。只要是有一定国际常识的人,大约都会对这个情况深感震惊。
“门罗主义”,出自1823年时任美国总统门罗提出的“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宣言,虽几经衍变,但长期是美国对拉美政策内核。“门罗主义”名义上声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实质是为美国独霸美洲、推行强权政治开路,使其可以在美洲任意行使所谓“国际警察权”,迫使拉美国家按美国意志行事。在拉美国家人民眼中,“门罗主义”毫无正义可言,但在蒂勒森的话语中,这一充满争议的理念“在今天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当年”“(门罗主义)很明显……是成功的”。
对美国来说,“门罗主义”当然是“成功”的。蒂勒森在得州发表此番言论时,脚下所踩的土地便是“门罗主义”的“战利品”。1846年,美国武装入侵墨西哥,强迫墨西哥签订《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将包括得克萨斯在内的230万平方公里墨西哥领土收入囊中,这也是“门罗主义”第一次付诸实践。
“门罗主义”给拉美带去的是无休止的军事干涉、政权颠覆和社会动荡。在过去100多年间,美国武装入侵过墨西哥、古巴、尼加拉瓜、多米尼加、海地、洪都拉斯、危地马拉、格林纳达和巴拿马等多个国家。“门罗主义”早就是美国干涉、扩张和称霸的一个代名词,并深深嵌进拉美人的血泪史。
美国如今试图旧戏重演,拉美国家显然不会答应。当蒂勒森对委内瑞拉发出威胁言论时,不仅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予以谴责,连与美国关系密切的墨西哥也表示不支持任何使用暴力解决委内瑞拉问题的选项。古巴外交部声明,蒂勒森的言论与美国一贯推崇的“政权更迭”计划如出一辙,是导致暴力、战争、人道主义危机和政局动荡,数百万无辜者生命遭屠戮的罪魁祸首。蒂勒森坚称美洲不是一块大陆,而是一个“价值观集合体”。但历史早已证明,价值观的聚合并不出自利剑的功效。
让美国与拉美关系倒退到200年前的企图注定是徒劳的,既不符合时代潮流,也与当今国际主流价值观相违背。连上届美国政府负责拉美问题的官员都认为,这“肯定不是关于拉美和西半球关系的现代眼光”。
冷战早已结束,世界多极化是大势所趋,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已经成为发展国家间关系的全球共识。作为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当然有同拉美国家发展外交关系、开展经贸合作的现实需求,但回到帝国旧梦之中是不可能的。
当下的美拉关系着实有不少痛点。美国执意修建美墨边境墙,在无证移民、毒品犯罪等议题上对拉美国家横加指责。最新民调显示,美国政府在拉美地区的支持率遭受重挫。美国媒体评论指出,整个拉美地区对美国政府越来越怀疑。“门罗主义”代表的“胡萝卜加大棒”那一套,只会让拉美人民进一步看清谁才是真正的“掠夺者”。
早在2013年,美国时任国务卿克里就曾坦言,“门罗主义”的时代已经终结,美洲国家间关系建立在平等伙伴关系和共同责任基础上,美国不再致力于干预其他美洲国家事务。但遗憾的是,其继任者把这些主张抛在了脑后。不过,时代毕竟是向前发展的,不合时宜的终不可能得势。“绝不会回到‘门罗主义’时代”“美洲已经醒来”……来自拉美的这些声音,折射了当今时代的方位。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门罗主义 拉美 美国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