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年 你可知它当年如何产生?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2月11日电(记者 宋宇晟)今天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颁布《汉语拼音方案》60周年的纪念日。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60年前颁布的这部方案,让汉语拼音成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当年是如何产生的?记者对“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生前的回忆文章做了梳理。
源头可以追溯到明朝
“《汉语拼音方案》的拟订,曾经参考了从利玛窦以来到解放为止300多年来的几十种主要的汉语拼音方案。”这是“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在《拼音字母的产生经过》中写下的一句话。
在他看来,《汉语拼音方案》是可以追溯到明朝的。1958年,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报告也表明了相同的态度——“采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已经经历了350 多年的历史”。
1605年(明万历三十三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著《西字奇迹》。这被认为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方案”。
其中的一些注音方法甚至延续至今。例如,利玛窦的这本书采用不同的附加符号表示不同声调,而这也被周有光认为是开“符号标调法的先河”。
此后,法国传教士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也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
不过,周有光认为,这些外国人给汉字注音还都只能算是“外国人为外国人而拼音化”,“是他们自己为了便于学习中文而创造的权宜之计”。
到了19世纪中叶以后,产生了多种外国人拟订的译音方案。周有光在《拼音字母的产生经过》指出,这些不同的方案“接近不同的外国文字”。1867年(清同治六年)英国人威妥玛著《语言自迩集》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i、u、ü等写法沿用至今。
当时,西方传教士大批来到中国,利用字母拼写各地方言,翻译《圣经》,传播教义,“使上帝的语言直接通向广大人民”,不必经过繁难的汉字。
周有光在《东西方之间的文化桥梁——纪念<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三十五周年》中写道:“他们提倡废除汉字,认为‘繁难的方块字是20世纪最有趣的时代错误’。这是外国人为中国人而拼音化。这种越俎代庖的拼音化,没有得到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支持。”
“中国人为中国人而拼音化”
而“中国人为中国人而拼音化”始于清末的切音字运动。
据周有光考证,1892年卢戆章著《一目了然初阶》创造57个音节双拼的符号;1906年朱文熊著《江苏新字母》则明确主张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作为汉语拼音字母。
此后还有1908年刘孟扬著《中国音标字书》、1914年刘继善著《新华字》等。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集体拟订的两种方案,也“发生过重大的影响”。周有光认为,它们是现在的汉语拼音方案产生以前最重要的两个先行步骤。
这两种方案均完全采用现成的拉丁字母,不添新字母,不加符号,字母不足的时候用双字母和变读法;同时字母的用法一方面“适应汉语的特点,另一方面重视国际和国内的传统习惯”。
到了60多年前制订现行的《汉语拼音方案》时,还出现了一波“群众设计拼音方案的热潮”。
周有光在文章中记载,从1950年中国文字改革协会的时期起,到1955年8月31日止,一共收到各地633位同志寄来的拼音方案655个。
其中的方案内容五花八门。有用“简单汉字、偏旁部首或者汉字笔画做字母”,有用“纯粹拉丁字母的”或“纯粹俄文字母的”或“以拉丁字母为主,加入少数俄文字母的”或“加入部分新造字母的”,还有速记式——“用极简单的线条按位置、大小、长短、方向等的变化来表示不同的字母”,甚至还有“把阿拉伯数字来做字母”的。
周有光认为,“这充分说明汉语拼音方案的拟订是长久以来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
与此同时,官方研究制订“汉语拼音方案”的工作也在推进。周有光当时的工作主要“就是研究、制定‘汉语拼音方案’”。到1955年10月以后,基本已确定了“采用拉丁字母这一条原则”。
1955年10月的“初稿”其实和今天我们所采用的《汉语拼音方案》在采用字母上已大致一致。后来又经历了1956年2月“原草案”、1956年8月“修正式”、1957年12月的“修正草案”。几经调整,1958年2月1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致同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
“字母的任务是侍候汉字,不是代替汉字”
周有光在回忆文章中写道:“从历史角度来看,现在每一个字母的用法不仅可以在国际习惯上找到依据,还可以在过去拼写汉语的传统中找到根源。……现在的《汉语拼音方案》就是过去这些适合于汉语特点的写法的继承、整理、集中和系统化。”
周有光自认汉语拼音“扩大了汉语字母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不过他同时也在文章中强调,“字母的任务是侍候汉字,不是代替汉字。字母不能进入文字,只能站立在文字之外”。
周有光指出,在方案制订过程中,这些字母的用法也做了“中国化”的处理。
“例如:‘玻坡’‘得特’‘哥科’‘资雌’这些声母,外国人写作:p,p';t,t';k,k';ts,ts'。这是按照外国习惯来拼写汉语,不符合汉语的特点,也不便实际应用。中国人自己设计的方案,按照汉语的特点,把这些声母改写为:b,p;d,t;g,k;z,c(ds,ts)。要使字母为汉语服务,不使汉语迁就外文的拼写习惯,这是字母的‘中国化’。在字母的用法上,改变了‘主仆关系’。”
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决定采用拼音字母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这意味着《汉语拼音方案》是国际通行的汉语拼写标准。(完)
编辑:秦云
关键词:周有光 《汉语拼音方案》60周年 汉语拼音方案





学剪纸 迎新春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会见德国外长马斯
红红火火中国年
我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
火车站里的交响音乐会
我国成功发射“吉林一号”光谱01/02星
多彩迎新春
埃及展出从英国追回失窃浮雕文物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