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枪击噩梦再临校园 美社会“枪伤”难愈合
新华社华盛顿2月14日电记者手记:枪击噩梦再临校园 美社会“枪伤”难愈合
新华社记者孙丁
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为了庆祝这一节日,美国有不少公司提前下班、学校提早放学。然而,当天发生的佛罗里达州校园枪击事件却让这本该甜蜜的日子蒙上一层阴影。
当天下午,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帕克兰市一所高中响起AR-15半自动步枪的枪声,年仅19岁的枪手尼古拉斯·克鲁兹把枪口对准了老师和学生,造成至少17人死亡、14人受伤。
无论是目击者的亲身描述,还是社交媒体上的分享视频,都会让现场的震惊和恐惧跃然眼前——正在教室里上课的学生听到枪声后缩成一团躲在课桌后面,惊恐地大声尖叫,枪声尖锐、清晰;还有人担心难逃一劫,通过短信与至亲告别。
这也是美国进入2018年以来发生的第18起校园枪击案。据美国非盈利控枪组织“每个城市支持枪支安全”追踪统计,2018年全美已有13个州的校园内响起了枪声,而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45天之内。
“这令人无法接受。”康涅狄格州州长丹·马洛伊在枪击事件之后发表声明说。他质问,为什么身处校园的孩子们还要担心枪支暴力的威胁?“简直受够了!”
“美国的枪击暴力危机是不正常的,也是难以避免的。”民主党众议员约瑟夫·考特尼在社交媒体上疾呼国会采取行动。
民主党参议员克里斯·墨菲在参议院发表讲话时说:“我们的不作为应该为美国‘独一无二’的枪支暴行负责。”
然而,美国的“枪支顽疾”交织在历史、法律、利益、政治等多重因素中,又在“枪支暴力犯罪增加”和“持枪自卫”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加深,控枪立法一直举步维艰。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上台前得到过美国全国步枪协会大力支持的背景下,白宫也一直拒绝在控枪上表达立场。
尽管去年发生在拉斯维加斯的美国现代史上死伤最惨重枪击案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美国政府依旧“无动于衷”。美国社会的“枪伤”从未愈合,反而是在一次又一次枪击事件的撕扯下更加严重。
此次枪击案的事发学校位于迈阿密市中心以北大约70公里处,约有3000名学生在此就读。学校所在的帕克兰市富裕、宁静,去年还曾被一家行业协会评为佛罗里达州最安全城市。
然而,帕克兰市长克丽斯廷·洪斯乔夫斯基却说,在美国,“(枪击)悲剧可以在任何时间发生在任何地方”。
“我们不知道何时或何地会发生下次大规模枪击案,但我们知道,毫无疑问,它迟早会发生。”美国专栏作家蒙蒂尼写道。(完)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枪击 美国 校园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