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灯塔人”海中守护不灭微光:照亮回家的路

(新春见闻)“灯塔人”海中守护不灭微光:照亮回家的路
中新网宁波2月19日电(记者 李佳赟)夜色渐渐笼罩了海面,“90后”小伙徐泽迪缓缓降下了国旗,点亮了灯塔,灯光在夜海中划出美丽的弧线,徐泽迪用手机记录下了眼前这唯美却落寞的一刻。

在茫茫大海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一座座孤岛灯塔上,为黑暗中的船只引航指路。为守护这束“生命之光”不灭,哪怕在春节期间,他们依旧需要风雨守望,他们就是航标工,也被称为“守塔人”。

“嗒”地一声,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甬江口外的七里屿岛灯塔被点亮,“守塔人”回冠军在完成例行巡查工作后,特别在灯塔上贴了一张红彤彤的“福”字。

“过年期间,我与岛上留守的另外两名同事,一起将灯塔的角角落落打扫了个遍,将灯上的蒙尘、水珠擦净,让灯塔‘漂漂亮亮’过大年。”回冠军说。
对于2017年4月到岛上工作的回冠军而言,在岛上值守过年还是“第一次”。“岛上的春节比较冷清,不过塔站接通了网络信号,能和刚出生两个月的小女儿视频通话,这年过得也很‘团圆’。”
相比回冠军印象深刻的“初体验”,从18岁登上灯塔,并用半生驻守着菜花灯塔的徐妙其则坦言:“30多年里也记不清在岛上过了多少个春节。”
在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境内的大菜花山岛,徐妙其和这座古老的灯塔相互陪伴着,定期测量灯塔的电池电压、保养灯具,日复一日地点亮灯塔、照亮航程、守护平安。
在寂寥的星空下,倾听着萧萧的海风,对于茕茕孑立的守塔人来说,孤独是一门必修课。
徐妙其告诉记者,岛上没有常住居民,唯有灯塔耸立。置身在孤岛中,闭上眼就是海浪声,睁开眼看到的就是大海,几乎与世隔绝。
虽然寂寥,但是在茫茫大海中,灯塔这海之萤火,在暗夜中是一处“温暖”的所在。
“对于航船,灯塔就是希望,就是家的方向。”徐妙其说,当看到灯塔射出的光,经过的远航船舶都会拉响汽笛致敬。
这种无言的默契,让徐妙其心中充满了神圣的感觉。他告诉记者,菜花灯塔是舟山至洋山、上海等航线及西堠门北口的重要助航标志,看到灯塔就看到了家。“虽然过年不能回家,但能指引无数船只的‘回家之路’,心里很欣慰”。
在黑夜的海上,正是“徐妙其们”的温暖坚守,不仅为过往船舶提供了导航、定位服务,也维护着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他们是茫茫海域上一道坚实的屏障。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一代的灯塔人,生活不必像老一辈那般艰苦,岛上接通了通信网络,航标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使得不少灯塔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可远程监控。
舟山花鸟岛守塔人徐泽迪告诉记者:“常听老主任说,以前花鸟岛上的灯塔需要火油发电,灯塔人需要整夜守在塔旁,防止灯塔‘失明’。现在,岛上通了大陆电,春节期间只要坐守值班室观察灯塔运行情况即可。”
从沐风栉雨的灯塔工,到如今现代化的航标时代,徐泽迪对灯塔有着自己的理解。
徐泽迪表示,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灯塔的引航功能可能会弱化,但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把光传下去”都是一代代灯塔人的使命,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正是灯塔人的精神。
在2000多平方公里的浙东海域上,矗立着十余座灯塔,涌现出“五代守塔人”、“兄弟灯塔工”、“三代守塔人”、“夫妻灯塔工”等故事,一代代传承,让“孤岛守灯人”逐渐超越职业的囿限,升华为如大海般深沉的奉献精神。
远离都市的繁华与喧嚣,远离亲人的节日祝福与陪伴,“灯塔守望者”或许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但他们的温暖坚守,就像一盏不灭的灯,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航道。(完)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灯塔 灯塔人 海中 照亮 岛上


强降雨来袭 广东多地暴雨预警
纪念“5·12”汶川大地震10周年慰问演出在四川举行
驱护舰编队鏖战海疆,导弹实射太霸气
四川发现20余座成汉时期墓葬 出土大量文物
也门总统府遭空袭至少6人死亡
中国援柬3号公路改扩建项目正式开工
第七届中德媒体对话在柏林举行
匈牙利总统授权欧尔班组建新政府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