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知识付费 万户陶醉
开栏的话
新春到,家人聚。新春佳节,在外工作一年的游子纷纷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一年过去了,亲朋好友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新变化?家乡的经济发展有了什么新面貌?
人们生活的变化是经济新时代的缩影,本版从今日起刊登系列报道“回乡看变化”,通过记者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想,描绘出现在全国各地的经济新故事,展现澎湃在祖国大地的经济新活力。
河北唐山
几十块钱上网课 父母不寂寞
刘 丽
放假回老家河北唐山,一进门,就听见了妈妈在用全民K歌播放自己录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从厨房走出来迎接我的妈妈,兴冲冲地说:“闺女,你听妈这歌唱得咋样?”
以前,妈妈唱歌都是跟着感觉走,虽然也在调上,但总是在节奏和气息上跟伴奏不太契合,对自己的唱歌水平很没有自信,更别提在唱歌软件上发布了。这次放的歌却不仅节奏合拍,气息和真假音的变化也很专业,让我大为意外。
“现在这手机真是管了大用了,”妈妈拿起手机兴冲冲地向我展示起来。我一看,明白了,原来她的手机里只有微信、优酷等几个简单软件,如今居然多了不少年轻人经常用的学习软件,“喜马拉雅FM”“分答”“得到”……种类还真不少。
“我们退休以后闲着无聊,就想着培养点兴趣爱好,不知道该去哪儿学。邻居家小孩推荐我们上点网课,还帮我们下了这些APP,没想到,还真好用!”这时爸爸凑过来得意地说:“现在,我们每天都在网上跟着老师练发声和节奏,已经坚持快3个月了。花几十块,用手机也能随时上课,真是找到了新乐趣!”
“我现在做家务的时候都会打开手机,一边干活一边听上一段自己买的声乐技巧入门课。然后有不懂的还能在手机上问老师,一般一天之内老师就会告诉我答案。”原来,妈妈在APP上买了一位大学声乐老师在线开设的培训课,还在另一个APP上找到了这位老师的账号,时不时跟老师交流问题。
不仅是上网课,爸爸还爱上了在网上跟各种音乐老师交流,“有时候我会在APP上花上几块钱,唱一段让老师听听有什么问题,老师就会有针对性地给我答复,特别有帮助。而且还能只花一块钱就去听老师给其他人回复的语音,这么便宜就能学到知识,真是太值啦!”听着父母你一言我一语的讲述,不难看出上网学习可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改变。
父母亲以前业余生活基本被看电视、打麻将占据。如今不仅迷上了唱歌,还用网上课程把这个爱好弄出了点儿名堂。看来,知识付费这一新理念已经在我家悄悄生了根,父母这么赶得上“潮流”,让我这个年轻人都有点自叹不如了。
内蒙古包头
假期线上学经济 表妹忙充电
本报记者 徐 阳
在外工作很少回老家包头,今年春节重返家乡,亲戚朋友却多了一种新的休闲方式,让我又惊又喜。
每年过年少不了走亲串友,难得见面的亲戚终于有机会聚在一起。大年初三一早,我们一家来到大舅家拜年,和每年一样,“网瘾少女”表妹一大早就趴在了电脑面前聚精会神地不知道看着什么。凑近一看,竟然不是她平时最爱的综艺或者韩剧,而是网易云课堂上的课程PPT,让我大感意外。
原来,今年大二的表妹在学校里修了经济学双学位,感觉有很多经济学方面的概念和常识不理解,平时上课老师又讲得太快,上学期成绩不是很理想。在同学的推荐下,她在网上找到了不少经济专家的课程视频和音频,这不,正准备趁假期好好充充电呢。
“这段时间我在网上听了不少课,既能了解新闻,又有专业知识,我每天上下课的路上都会听。”表妹兴致勃勃地说。
看来,为更多更专业的知识付费,已经成了大学生们课外学习的新选择。跟表妹聊聊最近国家各种政策、各大企业的新变化,她都知道不少,网络传播知识的力量真是不容小觑。
“除了听这些经济课程,我还下了‘手工客’这个APP,里面有不少免费的手工、绘画教材。要想学得更系统,还能报名参加各种有趣的特训营”,说着,表妹从抽屉里拿出了自己新做的刺绣展示了起来,“看,这就是跟着上面的教程自己学的,不错吧!”果然一针一线绣得还真是有模有样。
半年不见,表妹对各种技能学习平台上面有什么课程、有哪些老师摸了个门儿清,基本在每个平台上都会买上一两门课学习。靠着网上的各种学习资源还变身手工达人,让身边朋友羡慕不已,怪不得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
优质知识供给仍需深耕(点睛)
与传统的花钱买书、参加培训班相比,知识付费门槛更低、更有效率,足不出户就能学到各种知识技能,可选择的课程种类也是应有尽有,因此,身边越来越多人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了。
自2015年以来,不少知识付费平台纷纷上线,用户数量快速增长。数据显示,每天有1000多万用户通过各大平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55.3%的网友有过知识付费行为,购买知识付费平台上的知识产品。
知识付费让知识更加亲民,被困在象牙塔里或者藏在深奥的书本里的理论,都能通过讲述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多维度向大众传播,让更多人有了掌握知识的渠道。
同时,知识付费也能让传播链条不断简化,不管是向各行业专家提问、“偷听”,还是付费直接约见,网络都让学习者与讲授者的距离不断拉近,学习效率更高。
然而,风光背后也有隐忧,目前知识付费产品的平均到课率仅为7%,虽然使用过知识付费产品的人很多,但是能持续学习并持续付费的用户并不多。
付费习惯的逐渐养成,背后是优质的知识有价值越来越成为共识,但如何让学习者对知识产品的质量有稳定预期,让产出的知识更有料、更击中用户痛点,知识内容的供给仍值得深耕。
作为服务消费的新兴业态,走进千家万户的知识付费正在展开一副崭新的蓝图,以此为开端,互联网也正在推动包括传媒、出版、教育等相关知识服务产业全面转型。未来,必然有更多新鲜的改变吹入城市和乡村的每个角落,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知识 付费 老师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