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争议”才是短道速滑的魅力?
在平昌冬奥会的短道速滑赛场,裁判便屡屡成为整场比赛的焦点。从韩天宇、武大靖、范可新到女子接力队......中国短道速滑队几乎都很难“逃脱”被判罚的命运。尤其是中国女子3000米接力的成绩被取消后,许多观众都“出离愤怒”。李琰教练眼圈泛红,范可新泪流满面……短道速滑这个小众项目以这样的方式上了热搜。(2月21日澎湃新闻)
也许,不少人对“短道速滑”还不是很了解。相对于大家熟知的“速度滑冰”,即“长道速滑”,多数人恐怕还是云里雾里。虽然短道速滑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加拿大室内冰球场,且上世纪初就在该国举行了首届全国短道速滑锦标赛,在1969年还出现了短道速滑规则,但直到1975年国际滑冰联盟成立短跑道速度滑冰技术委员会,1976年首次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尚佩思举行了国际短道速滑赛后,1981年才终于举办了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
至于短道速滑的奥运历史,更是历经坎坷,第一次在冬奥会上亮相是在1988年的卡尔加里冬奥会,当时仅作为表演项目。尽管短道速滑在1992年才成为冬奥会的正式项目,但在短道上比赛的形式早在1932年的普莱西德湖冬奥会上就出现了,当年所有速度滑冰比赛都采用了与今天短道速滑类似的形式进行,这引起了传统的欧洲人的恐慌。一些短道速滑运动员对短道竞赛的形式非常反感,他们拒绝参加这种形式的比赛,其中最有名的一位就是5枚冬奥会金牌得主、芬兰运动员克劳斯??桑博格。
1992年国际奥委会(IOC)正式把短道速滑列为奥运会项目,但在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上,IOC只设立了男女各一个个人和接力项目(男子1000米、女子500米和男女接力)。不过,短道速滑在冬奥会的第一次亮相就获得巨大成功。1994年的利勒哈默尔冬奥会上,短道速滑共设立了6个小项,即男女500米、1000米和接力。在即将举行的盐湖城冬奥会上,短道速滑所设立的小项继续增加,IOC又加设了男女1500米的比赛,使短道速滑的金牌总数达到8枚。随后,该项目得到迅速普及。
客观地讲,短道速滑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一直争议不断,这是由于该项目的特点所决定。因为短道速滑,比的不是选手的绝对速度,而是“技巧”,除了弯道、超越技术,以及跟随战术外,还有队友的掩护、伺机超越的智慧、阻挡对手的本领,等等。因此,称这项运动是“技巧”速滑也好,说它是“投机取巧”的项目也罢,都不显得为过。毕竟,这是一项“偶然性”极大的项目,不以任何选手的意志为转移,而是要靠实力、运气、裁判等。
本届冬奥会中国短道速滑队遭遇到“不公”,但我们也不是没有占便宜的时候。韩国在自己家门口作战,无论如何,哪怕是国际裁判在场,也有所倾向。以前,中国短道速滑选手也曾因为判罚有利于自己而获胜,国外选手也有吃亏的时候。
况且,中国队员也不是没有可挑剔的地方,即便是韩国队的违例更严重,但裁判的判罚是最终判罚,这就有可能导致不公。对此,中国队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对“偏袒”和“判罚不一致”等问题,除了申诉外,还要在今后更加刻苦训练,掌握各种裁判的判罚特点,否则,只能吃哑巴亏。况且,短道速滑就是这个样子,不是靠绝对速度取胜。认识到了这一点,就能放平心态。短道速滑的方式,就决定了这一项目的不可预知性和不可确定性。
那么问题来了,短道速滑的魅力真在于争议太多吗?说争议太多是“魅力”,恐怕有些牵强。如果今后能像速度滑冰那样,两人一组,互不干扰,凭速度取胜,而不是相互之间的算计和阻挡等,结果就会变得更公平。而如果选择了按目前规则比赛的短道速滑,就必须承担由此带来的风险。而认识到这些,就不至于对判罚过多纠缠了。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短道 速滑 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