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北京市文物局带队 踏勘西山访文物
昨日9时刚过,北京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带队,沿着千年古道,顺着前人踩出来的脚窝,登上石经山。一行十来人,有搞古建筑的,有文物考古的,有研究房山历史的,人人有任务。

路边,羊胡子似的莎题草一簇簇的,已经返青。“您瞅,咱脚下走的道是明代修的,从石阶上留下的开凿痕迹就能断定。”研究房山云居寺数十年的专家罗炤年过古稀,他扶着一处仿木质栏杆探出身子,往下指,“下面那条直道儿,坡更陡,是隋唐时期的。明万历年间,达观可禅师在清理雷音洞时,无意间发现了隋朝埋藏的石函,佛舍利重现。估计当年‘游客量’大增,所以又修了现在这条路。”
一路攀爬,山间偶见废弃小道儿。阳光洒下来,石头竟泛着点点金光。最早的路,恐是隋大业年间,僧人静琬到白带山刊刻石经并创建云居寺时修的。自此,这里开启了绵延隋、唐、辽、金、元、明、清七朝,跨越千年的山地刻经史,山名也终被石经山取代。
走上三五步,就会有人“喊停”,岁月的痕迹被小心翼翼地翻找出来。市文物局副局长于平举着手机,将镜头对准一块石碑、一棵古树,每一处背后都藏着故事。
四五十分钟的上山路,舒小峰给市文物研究所所长白岩布置的“作业”至少三四项,“现在做案头工作,争取开了春儿就动工”高频出现。
藏经一洞二洞外,是一处空地,凭栏远眺,尽是春山。“山那头是磨碑寺。” 房山区文委主任冀显江用手描绘着南泉河走向,“河面两米宽,避免跨河运输,当时刻经都在河这岸,走陆路,人扛骡马驮,将一块又一块石经版运上山。”
“云居寺距今已经1400多年,是世界上惟一展出石经、纸经、木经版的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古老、规模最大的石刻图书馆。但石经从哪儿来,石材在哪儿采,在哪儿刻,这些问题以往多是通过史料进行推测,未来我们将通过考古等方式,将这段‘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故事讲完整。”舒小峰说:“弄清楚盐打哪儿咸,醋打哪儿酸,是我们调查研究的目的,每一处古迹都要精准保护。”
藏经八洞外,有三五个圆形探洞。“这是前期勘探留下的痕迹,为了做保护整体规划。”云居寺文物管理处主任王得军说,“今年,云居寺断龙桥抢险加固工程将启动,石经数字化论证相关工作也会启动。我们还打算推出系列文化活动,办好内展与外展。”
下了石经山,舒小峰一行马不停蹄奔到几公里外的文靖书院遗址。北白岱路旁,一棵参天古槐成为地标,繁乱的枝丫仿佛在天空布开一张网。
当地村干部领路,大家沿着曾经的古道,横穿一片庄稼地,找到一方古井。一路上,白岩低着头,不放过任何砖头瓦块。
“这辘轳的造型很别致,瞅着像是辽金时期的造型。”市文物局文保处处长王有泉掏出手机拍照,又用微信传照片给石刻专家求证。
“相传文靖书院创建于元代初期,与燕京太极书院、昌平的谏议书院并称为元代三大书院。”冀显江说,他已经查了不少资料,完成了一篇近万字的研究报告,“希望考古部门可以介入,更好地保护这里。”
时间已过12时30分,舒小峰一行人仍在探古。“房山区文物古迹丰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世界文化遗产地;琉璃河遗址是燕国最早的都邑……每一处周边还有小的遗迹,我们计划都效仿云居寺的模式,将几公里内有关联的文物打包保护。”舒小峰说,“文物部门要最先动起来,摸清理顺文化遗存后,我们还会邀请更多部门一起加入,让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历史内涵丰富起来。”
13时许,匆匆扒拉两口工作餐,舒小峰一行继续前往蔡庄土城探古寻痕。(记者 和冠欣摄)
编辑:杨岚
关键词:文物 踏勘西山访文物 北京市 带队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