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95后大学生租房热:住在宿舍外或许没想象中美好
大学校园,你所不知道的95后
大学生租房热:住在宿舍之外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叶雨婷 实习生 窦红飞
年节刚过,这样的时间往往是租房市场中的“换房密集期”,在城市里生活的房客往往会因为租金、未来发展等问题进行“换房”“退租”,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租房市场的客户中,有不少是大学生。
或许是因为和舍友关系不那么融洽便准备下学期租房,或许是刚刚结束考研将自己租了半年的合租公寓退租,或许是找到了一份寒假实习正在寻租……这些“房客”和传统房客不同,他们大多需要父母资助,带有鲜明的个性,缺乏社会经验。当大学生掀起租房热,宿舍之外的生活或许没有想象中的单纯美好。
一样的租房,不一样的理由
无论是为了考研、准备出国、面临实习,还是因为谈恋爱、和室友关系不和,近年来,大学生租房已经不是什么个别现象。宿舍之外,每一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故事和理由。
2017年7月,刚刚从湘潭大学毕业的孙恒在学校周边租了一间房子,准备着自己的第二次考研之旅——2016年,他以3分之差与自己的理想院校中国传媒大学擦肩而过。决定再战一年的那一刻,孙恒就立刻去学校周边寻找租房信息。
在他看来,只有重新回到学校去学习才能让自己的学习效率最大化。“这里的环境没有陌生感,有着一流的学习设施和条件,还有一群一起备考的同学,给自己源源不竭的动力和支持。”他坦言,如果没有一同备考的这些同伴,自己一个人很可能坚持不下去。
由于是第一次租房,孙恒在找房子的过程中遇到许多波折。“学校附近大多是整租的房子,价格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非常昂贵。”为了去附近看房方便,孙恒还向同学借了一辆摩托车,每天迎着烈日出门。最终,通过相互引荐,孙恒结识了一起考研的两个学弟,共同租了一个房子。
因为有着共同的目标,孙恒和合租的朋友相处也非常愉快。学习疲惫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孙恒还会和合租的朋友一起围坐在一起,买来食料,涮起火锅,释放身上的压力。他觉得,无论今年考研成功与否,这段一起奋斗的日子都值得自己一生铭记。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调查发现,租房的大学生中,情侣租房十分常见。
北京体育大学就读研三的李蓓(化名)和男朋友相识大学校园,两个人想要营造属于自己的“二人世界”,但学校集体宿舍的规章制度又不允许。如今,恰逢研三,临近毕业,两人在学校已经都没有课程任务,经过商量后,他们决定在校外租间房住。
李蓓表示,对于两个人要在一起住,自己的妈妈一开始是有顾虑的。“男方家长可能觉得无所谓,可是毕竟女孩子更让人担心些。”对于父母的担心,李蓓自己也经过了慎重的思考,与家里人也进行了沟通。
“我们现在都是成年人,都有理智,不像刚成年的高中生大学生那么青涩不成熟。而且我们研究生即将毕业,马上就要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应该有能力为自己的感情和未来负责任。”李蓓说。
“独立生活”的代价几何?
离开学校管制,远离几个人挤在一间屋子里的生活,不用再担心断网、断电,不用再费尽心思维系“塑料室友情”,不必再为别人的生活习惯自我妥协……这些诱人的理由,让不少经济条件允许,并且“追求独立”的大学生们走出校园,租房生活。
2017年2月,新浪微博“学术大观察”联合微信公众号“理想岛”就中国高校研究生住宿状况及满意度展开的调查统计显示,26.10%的研究生对其住宿条件表示“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而选择“非常满意”或“较为满意”的受调查者占比40.04%,其余33.86%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差强人意,还算凑合”。
“出来住真是爽飞了!”沈末(化名)是北方一所高校的大二学生,她的学校位于开发区的大学城。高中住校的经历让她厌倦了宿舍生活,一上大学,她就在这个城市的外环与人合租了一套100平方米的新房。
“现在和我一起住的妹子和我很合得来,不用处理什么复杂的人际关系。而且从我这里到学校只需要几分钟,上课也很方便。不过因为我是文科类专业,课程也比较少,所以我变得越来越宅了,大部分时间不出门,就在家里待着。”沈末说。
然而,沈末也有不得不出门的时候。
“要交房租啊!这是最大的弊端了。天天要算房租物业水电煤气费,有时候还想在自己的小屋里添置一些东西,哪儿都需要钱。父母给我的生活费早就见底了,所以我只好出去打打工,不过我觉得这也挺锻炼人的。”沈末说。
和沈末一样,租房之后,除了需要去学校处理事务的情况,李蓓和男朋友很少回学校。“在外租房让我们有了更多私人空间,共同生活也增进了我们的感情。即使会有摩擦和争吵,我相信如果两人情到深处,共同面对困难,那么也是一种成长。”面对未来,李蓓充满乐观。
不过,为了方便,目前李蓓和男朋友还是选择在离学校不远的中关村附近租房。他们租住的房间大小只有10平方米左右,放张床放张桌子基本就没有什么活动空间,可是即便是这么狭小的空间,每月的房租也要2000元。“两个人住确实局促些,可是也没有办法,房租实在太贵了。”她说。
出去还是回来,这是一个问题
房租太贵、社会经验太少,当大学生追求宿舍之外的独立生活时,他们往往发现,“独立”“自由”并不是那么轻松的口号,在这背后,他们需要承担的是高昂的房租,和黑幕重重的租房市场。
于是,租房热潮背后,有些大学生在体验过租房生活后,又悄悄改变了主意。
张雪(化名)是燕山大学的研一学生。自入学之后,她就饱受宿舍休息问题的困扰。“个别舍友不太考虑别人的感受,每天晚上都要熬夜到一两点钟。早上起床后就把宿舍大灯打开,洗漱动静特别大,只要她起来,其他人都得被吵醒,非常影响睡眠质量。”张雪说。
张雪计划在研二的时候出国交换学习一段时间,于是在一个半月前,她准备起了雅思考试。为了在考试之前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她决定暂时搬出去住一段时间。“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决定。环境如果不适合了就要去争取改变。”于是,张雪在学校附近租住了一个单间,她坦言,这段时间休息的比较好,心情也很舒畅,学习效率提高了很多。
但是,考试结束后,张雪决定年后重新回宿舍去住。“长期在外面租住,经济压力还是挺大的。再者说,我与舍友也没有似海的深仇,雅思考完了,随时有可能重新回到宿舍中去。”她说。
大学生租房住,对于高校管理也是一个考验。
一位来自北京市某高校法律系的同学目前租住在学校的教师公寓中。他表示,自己在外租房常常要提防学校发现。“如果老师发现的话会批评,并且还要写个保证书,说自己在外面住,发生的一切后果自己承担,与学校无关,而且还要父母同时签名”。
而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高校在后勤管理上也开始通过大数据等手段,让学生们的宿舍生活不再是一种“将就”。
中国人民大学学校公寓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不断深入推进学生公寓精细化管理。在学期开始之前,后勤集团会发布新生住宿习惯调查与新生床上用品预订网址,新生住宿习惯调查高度浓缩了作息是否规律等九类问题,全面了解学生们的住宿习惯,甚至包括身高、床上用品花色等。此外,国内公寓部联合信息技术中心还开通了QQ服务群,为新生答疑解惑。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撰文指出,我国社会在发生变化,大学的服务观念也应该跟上。随着大学生年龄渐长,学生学习习惯差异会更明显,学习生活节奏也很不同,对隐私会有更高的要求。只有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才能减少宿舍生活的矛盾、冲突,提高学生对宿舍生活的满意度。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租房 宿舍 大学生 学校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