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8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读原创 读原创
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围绕腾格里沙漠污染治理监督性调研记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资料图 鸟类在宁夏中卫市腾格里湖湿地飞翔。新华社记者 刘泉龙 摄
过去五年间,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工作努力的方向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了这个目标,人资环委带领委员走进深山森林、聚焦河湖湿地、关注海洋滩涂、考察草原农田、调研沙漠戈壁,致敬自然、捍卫绿色、宣战污染。
用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贾治邦的话说:五年来,人资环委员会围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开展系列调研,为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有效发挥了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
回首过去的五年,人资环委的委员们印象最深的是五年来为环境污染治理建言献策时的急迫心情,最开心的是看到如今绿水青山得到有效保护,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而人资环委办公室的同志们最难忘的是组织服务那次“腾格里沙漠污染”监督性专题调研的经历。
监督性调研,补齐多年民主监督短板的试水
这一次监督性专题调研之所以令政协的同志记忆犹新,在于这既是一次人民政协旗帜鲜明向污染宣战、助力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调研活动,又是第一次带着民主监督的职能使命,补齐多年民主监督短板的有益探索。
腾格里,意思是天一样辽阔。
腾格里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交界处,南北长240公里,东西宽160公里,总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为中国第四大沙漠。
天一样辽阔的“腾格里”,既有着大漠孤烟、沙涛滚滚的独特地貌风光,又是一个因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而被“牺牲”的典型———大量的化工企业将未经处理的污水源源不断地排入腾格里,金黄色的细沙变成黑色,散发着臭味的凝结物严重污染了沙漠生态环境。
2014年,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被媒体曝光以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分别作出重要批示。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先后有过两次重要批示。
次年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作报告时表示,将围绕腾格里沙漠污染治理等问题,开展具有监督性的履职活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监督性调研”第一次作为政协履职手段出现在了常委会报告之中。
监督性调研,是全国政协于2015年开始探索的一项创新性举措,被看作是破解多年来民主监督短板的一种尝试,也是强化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职能的重要抓手。
“之所以把腾格里沙漠的污染治理选做首次监督性调研的题目,主要有三个依据———中央关注、社会热议、群众关心。”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同志说,这次调研切实做到了当年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和改进政协民主监督,做到开展监督有计划、有题目、有载体、有成效”的要求。
没有花架子,这次监督性调研“不同以往”
为做好这次监督性调研,人资环委调研前进行了充分准备。此前一个多月时间,由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主持座谈会,邀请最高人民检察院、发改委、监察部、国土部、环保部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向委员通报了腾格里沙漠污染治理的相关情况;并与《人民政协报》合作召开了“腾格里沙漠污染治理”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召集有关专家研讨,从不同角度对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始末、背后原因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报2015年6月18日5版整版报道)。
“沙漠地区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种特殊的功能区,应该怎样实现发展和保护的平衡?”带着这个问题和思考,2015年7月13日至18日,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吴双战率领调研组,赴宁夏、内蒙古两个自治区,深入腾格里沙漠污染最严重的中卫市和阿拉善盟开展实地调研。
“秉持政协第三方发声的客观立场,坚持调研求真务实,倡导委员仗义执言。”参与组织调研的人资环委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当时在调研过程中,除了实地察看和听取地方相关部门介绍,还召开了当地媒体、企业和群众参加的各层次座谈会,通过明察暗访、多方求证等方式,力求让“监督性”充分体现。
“政府说能保障整改到位,有哪些实招?要做到从现在起,污染不再发生,有哪些有效的办法?”
“处理这些污染问题,宁夏自己能不能解决?还需要国家层面解决哪些问题?”
“为什么29个整改问题,还有11个没到位?能不能解决?什么时候解决?怎么解决?”
“我认为对于产生污染的企业,惩处力度还不够,不足以产生重大震慑作用。”
如今回看当初的会议记录,仍能够感觉到当时委员们发言的直率、宣战污染的迫切和民主监督的犀利。
“我们既然是开展监督性调研,就是要了解真实情况,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深入分析原因,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出实招解决问题,不搞花架子。”作为武警部队原司令员,调研组组长吴双战展现出了雷霆万钧、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
实实在在地看、认认真真地谈,该批评的不顾及情面,目的还是为了共同保护好腾格里沙漠。回想起两年多前的这次调研,很多委员仍然感到这是一次“不同以往”的调研。这种“不同以往”主要体现在三种调研方式:一是走访群众;二是实地查看;三是和地方领导及有关部门座谈讨论。
调研组在宁夏中卫调研时,就曾派小分队深入乡村和农户暗访。事先不打招呼,由环保部西北督察中心熟悉宁夏、内蒙古情况的一位处长带路,主要了解群众是否知道污染事件,对当地政府污染治理的工作和效果是否满意,还有什么希望和诉求等问题。
调研组共暗访了3个村庄的30多家农户,90%的群众都表示知道这件事情,认为领导很重视,治理有效果;80%的群众对治理成效表示满意,希望腾格里沙漠不再被污染。
有效民主监督,重在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
“没有一寸国土是多余的,即使是寸草不生的沙漠,也是自然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回想起看到腾格里“受伤”时满目疮痍的情形,很多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至今感到“心疼”。
没有花架子的调研开展得扎实有效,调研后反馈情况,既提出了批评性意见,更注重提出建设性建议,通过民主监督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调研形成的《关于腾格里沙漠污染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提出建立中央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巡视制度;将沙漠生态修复提上议事日程;规范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布局和管理;探索纪检监察和司法力量参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建议,得到了张高丽副总理的重要批示。
除了调研报告报送中共中央、国务院,调研过后,全国政协人资环委还向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反馈,提出了详细的建设性意见,得到了地方党政部门和主要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
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提出,“认真总结经验,认真寻找差距和不足,切实做好腾格里沙漠污染治理工作,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对后期治理工作做好研究。”
时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提出,“认真汲取中卫工业园区污染事件的教训,切实增强环保意识,本着对老百姓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坚决守住环境保护底线。”
作为首次监督性调研,试水过后的“实验报告”也必须及时总结。调研完成后,人资环委按照俞正声主席、张庆黎副主席兼秘书长在本报调研随团报道(本报2015年7月30日5版)上的批示要求,多次召开座谈会认真总结调研经验,印送各专委会主任参阅,为日后政协开展监督性调研提供了有效借鉴。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调研 污染 腾格里沙漠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