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8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读原创 读原创
朱奕龙委员:特色小镇建设不是“争牌带帽”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 王硕)“特色小镇建设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但现在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亟待解决。”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朱奕龙将关注点放在了“火热”的特色小镇建设上。
网络图
“概念泛化、标准固化、规划虚化、实施弱化、考核简单化,这些都成为目前特色小镇建设中较为普遍的问题。”
朱奕龙曾对多个特色小镇进行了相关调研。他发现,特色小镇本应是“非镇非区”的创新发展模式。但目前有的地方把产业园区包装成特色小镇,有的地方在风景区内圈地建特色小镇。除省级特色小镇外,各县市也争建特色小镇,有的地区甚至提出要创建百个特色小镇的目标。
但是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各地政府“争牌带帽”观念较强,存在前期策划过度包装,主导产业实质性项目少的情况。“有的地方为应付申报创建的投资要求和功能要求,在小镇规划时为‘功能’拼凑设施,为‘投资’拼凑空间,导致小镇形象雷同现象普遍。”再加上一些地方在考核时采用统一的指标体系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别的特色小镇进行考核,更不利于体现特色小镇的“特色”。
针对这些问题,朱奕龙建议,特色小镇创建应遵循“少而特”、“少而精”的原则,对目前倡导的创建标准作出必要调整。
他提出,可以围绕“主题-功能-空间”深化特色小镇规划设计。例如,主题要体现“新、亲、深”。
朱奕龙解释说,“新”,就是找到区别于其他小镇而又符合自身特色产业主攻方向的切入点;“亲”,就是抓住符合自身产业方向中最具有地域特点的要素;“深”就是将内涵深度挖掘出来。
对于特色小镇的评价是建设特色小镇的“指挥棒”。因此,朱奕龙建议,要从实际出发完善各类特色小镇的分类考核办法。
例如,在创建申报初审阶段,从规划符合性、功能内涵、投资建设、扶持政策等方面重点考核小镇的准入符合程度;在建设阶段,从完成投资、建设进度、功能形象等方面重点考核小镇的建设推进程度;在建成运营阶段,从税收、亩均产值、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运营效率等方面,重点考核小镇的产出绩效水平。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特色小镇 建设



美国举行退伍军人日纪念活动
波兰举行系列活动庆祝独立100周年
英国纪念一战结束百年
莫斯科民众纪念十月革命101周年
东京迪士尼举行圣诞巡游
2018上海艺术博览会开幕
进博会新闻中心庆祝记者节
万达集团组织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