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8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时时播报 时时播报
两高报告明确2018年司法体制改革任务 让民众感受公平正义
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分别提请正在北京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两份报告梳理总结了过去五年最高法、最高检依法履职情况,更透露出今年两高在司法改革领域计划采取的多项举措,聚焦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2016年底,备受舆论关注的聂树斌案最终沉冤得雪,在中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再添深刻印记。5年来,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这一目标,人民法院及时总结纠正重大冤错案件工作经验,出台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完善证人出庭作证、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推进庭审实质化,冤错案防范纠正机制逐步形成。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是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过去5年,中国司法体制改革数十项改革举措全面推开。最高法院院长周强表示,人民法院着力加强公正司法、产权保护、破解执行难等重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依法纠正呼格吉勒图案、聂树斌案等重大冤错案件39件78人。出台防范刑事冤假错案指导意见,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惩罚。从严惩治损害企业家、创业者合法权益和强买强卖、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纠正涉产权冤错案件。着力破解执行难,执行到位金额7万亿元。完善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
与此同时,中国的检察机关加强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表示,过去5年,全国检察机关多重并举强化监督,维护司法公正,同时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我们强化对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加强人权司法保障,颁布履行检察职能纠防冤错案件等系列指导意见,建立刑事申诉案件异地审查制度。立案侦查职务犯罪254419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553亿余元。持续开展查办和预防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在涉农资金管理、征地拆迁、社会保障、扶贫等民生领域查办‘蝇贪’62715人。从42个国家和地区劝返、遣返、引渡外逃职务犯罪嫌疑人222人。”
当天提交大会审议的两高报告,还以较大篇幅梳理了5年来司法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全面实施立案登记制,解决百姓“告状难”;设立巡回法庭、知识产权法院,促进审判能力现代化;全面推开公益诉讼制度,办理案件近2万件;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扎实开展……
2018年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中国司法体制改革也已步入新时期。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当天,最高法、最高检两位负责人均在报告中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让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有更多获得感。
对于2018年司法体制改革计划,周强表示,当前改革已进入全面配套和纵深推进阶段,人民法院将坚持司法为民,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深化司法体制配套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依法审理教育、就业、医疗、消费、婚姻、养老等案件,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依法审理各类涉农纠纷,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尊重和保障律师依法履职,共同促进公正司法。确保如期实现‘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坚决攻克这一妨碍公平正义、损害人民权益的顽瘴痼疾。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及时推广上海等先行改革试点地区经验。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快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深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试点。坚定不移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坚决同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坚持严格公正司法,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
最高检检察长曹建明表示,要紧紧围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目标,强化法律监督,为新时代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依法甄别纠正产权纠纷申诉案件。积极投入重大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化解专项行动,重点惩治非法集资、网络传销、内幕交易等犯罪。突出惩治破坏生态环境犯罪,推动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积极参与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惩危害农村稳定、侵害农民利益的犯罪。全面推进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工作。加强控告申诉检察工作,深化涉法涉诉信访机制改革,坚决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编辑:杨岚
关键词:司法 公平 平正 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