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8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读原创 读原创
啃下科技成果转化“硬骨头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王慧峰 王硕)五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科技实力持续增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及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
“要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融通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一提法,连日来引起了科技领域众多政协委员的共鸣。从制度支持到平台建设,委员们从多方面支招建言,力促啃下“科技成果转化难”这块“硬骨头”。

需求是最大动力和源泉
长期以来大量专利“束之高阁”,“科技成果转化难”成为当下科技创新路上的一大障碍。
“现在很多院士、专家取得了成果,不知道怎么去转化。让院士做科研,他们擅长;让他们去开公司,去谈价格,去拉客户,这个太难为他们了。”全国政协委员、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董事长童国华说。
作为企业负责人,童国华经历了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全过程,对科研成果转化难的问题,深有感触。他把科研成果转化难总结为“四有”和“四无”:专家学者有愿望但没精力、企业有需求但没渠道、政府有号召但没政策、法律有遵循但难实操。
在他看来,从破解“经济科技两张皮”到建立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最关键的就是给科技人员“松绑”。
“一个好的政策真正能够发挥作用,实施细则很重要,不然只能是一张纸,起到的作用有限。”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研究员周伟江提出,应制定明确的科技成果转化细则,加速创新驱动。
“需求永远是科学研究和科技生产的动力和源泉。”全国政协委员臧继辉说,“目前在一些领域,还存在‘重研发,轻需求,研发和需求相互脱节’的情况——研发针对性不强,研发出来的产品用户不爱用,不好用。”
全国政协委员、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群飞讲述的一个案例令人深思。她的企业主要研制和生产手机、平板电脑的触控屏,对生产工艺要求极高。“要通透、干净,触控要很灵敏,不能有一点灰尘,否则电路就不通了。”为了达到这些要求,企业需要尽可能用设备去监测;但玻璃本身又反光,还需要很多角度的细致检测,这其中就有很多技术难点要解决。为此,周群飞同时面向国内和国外、研究院所和企业发布了技术需求。但她发现,“某个企业几百台设备都为我们做出来了,已经放到了生产线中使用;但大学里连试研方向都没有摸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也认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有的科研部门和高校“为了研究而研究”。科研人员也要具有“转化思维”,要考虑成果的落地。
明晰产权简化转化流程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探索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此前,“科研成果所有权”被视为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的重要原因之一。
探索赋予科研人员科研成果所有权的背景是整个国家层面对于科研成果转化效率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
“这一点非常切中要害,”何满潮认为,“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可以把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起来,更好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多位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科研成果所有权分配”不仅是一个有关科研人员创业的关键性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到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易建强去年经历的一次科技成果转化让他感慨颇多。
尽管中科院已经通过相关政策明晰了技术股权的分配。但是,由于技术的研发属于职务行为,在转化后仍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资产评估阶段。这一评估是指国有资产评估,目的是为了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科技成果的转化价格要以备案通过的评估价值为基础。评估名为“备案”,实为“审批”,上级部门会聘请第三方机构对报告进行审核,科研院所需根据审核意见反复修改评估报告,直到上级部门和第三方机构审核通过,并且取得评估备案表后,才能进行实际成果转化交易。
“评估无可厚非,但是耗时太长,流程过多,对成果转换非常不利。”易建强说,科研成果出来后,在转化前要经过一系列审批和备案流程,如果这个项目是十年前的成果,还需要提供当时研发的一些材料。那次的评估前后进行了半年多,受让方公司最后几乎失去了耐心。“我们好多新技术研发出来时令人振奋,但等到真正转化成功时,很可能已经不再领先了。”他无奈道。
这一案例也折射了目前国内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一些症结所在。由于产权的不明晰和相关配套的流程不明确,很多科研成果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应该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明晰这一部分科研成果的产权问题和转化流程问题,要让这一部分成果尽快走向市场,带来效益。”易建强建议说。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抓住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这个“牛鼻子”。而要打破科技成果产业化转移难的瓶颈,一定要把企业和大学、企业家和科学家、资本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
多年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主任高铭一直工作在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线。在她看来,空间科学、空间应用技术中的许多成果,看起来“高高在上”,其实都可以落地,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比如,在2017年4月成功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中,科学家所开展的“微重力对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就有望在心脏、肝脏疾病的治疗、器官移植、生殖健康以及预防和治疗骨质变化疾病等方面得到应用。
“如果只凭借国家力量,也很难培育起一个市场。”高铭坦言。
其实,一些企业对这些成果非常感兴趣,他们愿意来投资,把科研成果产品化,直接投放市场。因此,她建议,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尽快介入进来,让成果转化的效率加快,让空间科技的成果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主战场。
作为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全国政协委员沈南鹏曾支持了一系列科技项目的研究及创业。他表示,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该怎么落实,值得我们思考。对企业来讲,不以需求为牵引的科研项目没有价值。“企业投资、需求驱动,是加强应用型科研的好做法。”
“我们企业很希望与各位科学家、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把最新的科研成果与企业的发展相结合。”作为一名企业家,周群飞满是期待。但是,“现在是没有太多的门路,自己要去找。”她建议,搭建一个平台,将一系列可以开放的技术公示。如果企业有意向,让企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
“平台建设势在必行。”童国华也建议,可以利用专门网站和刊物,为科技工作者和企业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真正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服务。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转化 科技成果 企业


梅花奖艺术团赴新疆慰问演出
联合国副秘书长警告也门面临特大饥荒
距矿工被困区域还剩17米 尚无新发现被困人员
八一飞行表演队:“蓝天仪仗”劲舞苍穹
航拍港珠澳大桥香港段
特朗普威胁中断或大幅削减对中美洲三国援助
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访问安提瓜和巴布达
比利时国王访问葡萄牙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