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8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读原创 读原创
台籍代表委员热议两岸交流
打破“玻璃门” 真心实意为两岸谋福祉
——台籍代表委员热议两岸交流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 孙金诚)两岸关系发展攸关两岸同胞的切身利益,也始终牵动着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的心。连日来,代表、委员围绕着31项惠台措施、加强两岸青年交流、促进两岸经贸文化交流等热点话题,就政府工作报告和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的涉台内容及未来两岸关系走向,各抒己见,展开热议。
网络图
31项惠台措施接地气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这是自十九大报告提出“同等待遇”以来,“同等待遇”首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们认为,2月28日,大陆出台的31项惠台措施,是对“同等待遇”作出的最好诠释。
“这些措施非常接地气。两岸都是一家人,就不能内外有别!”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台联会长江尔雄认为,结合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来看,31项惠台措施的推出实际上是给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了台湾同胞的福祉。“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打破现阶段两岸客观存在的‘玻璃门’,让更多的台湾同胞有获得感,让反对‘台独’和支持统一的各种力量受到激励。”
“我想这个措施的实施和落实一定会给广大的台企来到大陆投资兴业、还有广大的台胞到大陆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好处。”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台联会长颜珂说,“31项惠台措施因应广大台胞需求,回应他们的普遍关注,是有针对性的‘量身定做’措施,有效地推进落实这些措施,将为台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对台企来说,将有助于他们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加快转型升级。”
“31项惠台措施对正值求学、就业、创业阶段的台湾青年来说,是一份‘超级礼包’。”在全国政协委员、台盟吉林省委主委孔令智看来,31项惠台措施更多地是面向台湾青年。“对于赴大陆求学、就业的台湾人才,需为其创造稳定的工作条件,吸引他们长期定居。这也揭示着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进程,从以往两岸交流侧重的‘经贸层面’往‘社会层面’方向扩延,让两岸的融合成为自然的过程。”
“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涉台内容还是刚刚出台的31项惠台政策,展现了大陆充分的定力与自信。”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常委骆沙鸣表示,“尽管民进党当局至今不承认‘九二共识’,导致两岸关系形势严峻,但大陆对台大政方针没有改变,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充分的驾驭能力和自信,继续秉承‘两岸一家亲’理念,为台胞办实事、办好事。31项惠台措施不是空话,也不是虚的,它表明大陆的发展现状中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台湾同胞容纳进来。”
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
“31项惠台措施只是‘起手式’,大陆相关部门如何尽快落实才是关键。”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表示,31项惠台措施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综合协调多部门所释放的优厚政策制度,每一项措施的含金量都非常高。“但是,由于涉及到20多个部门,所以,需要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出更明确、更具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让台湾同胞切实享受到这些待遇,避免它成为‘看得到、吃不到’的大饼。”
与杨毅周的看法相同,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台联会长曾力群也表示,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需要尽快制定完善的实施细则,打通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
“台湾同胞可报名参加53项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和81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是曾力群印象最深刻的一条措施。她举例说,在大陆高校任教的教师可以获得相应的资质,比如可以考教师资格证。台籍教师在大陆若拿不到教师资格,就不能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不能申报科研课题,也不能申请研究生导师资格。惠台措施落实以后,这些台籍教师能够真正享有和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便会安心地在大陆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两岸融合发展。
“31项措施虽然涉及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仍有一些层面没有涉及到。”在全国政协委员、福建南平市台联副会长陈建华看来,还需要进一步出台更多的惠台措施或者制定具体细化的实施细则。“比如,如何让岛内少数民族分享到大陆的惠台政策。”身为高山族的陈建华对岛内的乡亲一直很关注。她表示,非常期待实施细则能多维度精细化地面向岛内少数民族,帮助他们更多地分享大陆发展红利。“他们在岛内的社会地位相对弱势,很渴望我们的民族政策,大陆对他们应该有更多的体恤和照顾,通过对他们的援助,也能让更多的台胞感受到来自大陆的关爱”。
为了更好落实31条措施,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台联会长黄志贤表示,不论是全国台联,还是全国人大台湾团,今年将深入各地、广泛调研,听取台胞意见、反映台胞心声,向有关部门和地方提出建议。
促进两岸青年心灵契合
青年是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意味着两岸交流的未来。
如何推动两岸青少年交流也是陈建华委员关注的问题。“尽管两岸青少年交流非常热络,但仍存在着交流不够深入、影响范围有限、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曾多次参与组织两岸青少年交流活动的陈建华说,当下的两岸青少年交流活动主要局限于论坛讲座、夏令营等短期研习营以及文艺表演比赛等,交流缺乏统筹安排与长远规划,效果不彰,交流“重规模,轻内容”,创新性不足,交流“多来少往,重北轻南”,互动性不足。她建议,加强两岸青少年交流的统筹规划,适当调整交流对象,将重点放在没有来过大陆及中南部基层的台湾青少年上,鼓励两岸青少年在交流交往中进行思想交锋与碰撞,强化两岸青少年交流的内容建设,引导台湾青少年树立“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正确历史观,尽量减少“台独”分裂势力“去中国化”行径对台湾青少年造成的毒害。
“深化两岸民间交流,是打破岛内‘去中国化’最好的办法。特别要重视扩大青年参与,促进两岸青年心灵契合。”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联络部部长李蔼君表示,要用好用足大陆“双创”政策,吸引更多台湾青年创客来大陆从事文化创意活动;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支持体系,优先为两岸青年共同参与的文创项目提供孵化融资便利,不断增进两岸互信,促进融合发展。
“台湾青年来大陆发展,会遇到政策不清、路径不明、信息不灵、环境不熟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 武汉市台联副会长张晓东认为,大陆应尽快制定台湾青年在大陆实习就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台湾同胞在大陆实习就业的社会保障实施办法,多方合力、拓宽台湾青年在大陆实习就业的渠道,鼓励台湾青年在大陆实习就业。
“推动两岸青少年交流,体育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表示,两岸青少年通过体育项目进行交流,彼此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通过体育交流还可以促进文化交流、情感交流,加强两岸之间心里的交流。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



梅花奖艺术团赴新疆慰问演出
联合国副秘书长警告也门面临特大饥荒
距矿工被困区域还剩17米 尚无新发现被困人员
八一飞行表演队:“蓝天仪仗”劲舞苍穹
航拍港珠澳大桥香港段
特朗普威胁中断或大幅削减对中美洲三国援助
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访问安提瓜和巴布达
比利时国王访问葡萄牙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