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委员讲堂委员讲堂
陈赛娟委员:让自愿无偿献血早日成为社会共识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21日电(记者 陈晶)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在您献出少量血液去挽救他人生命的同时,自己会得到回报,无偿献血既利人,又利己,更利社会。
2018年2月,北京市卫计委发文停止开展互助献血,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经了解,被叫停的“互助献血”系指在医疗机构中普遍存在的、在患者用血前,亲友必须献血进行替代的献血行为,其实质是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的“替代献血”,理应叫停。但若只是简单叫停而不采取应对措施,必将打破献血和需血工作的平衡。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国家转化医学中心主任陈赛娟表示,一袋血关乎一条命,大力提倡自愿无偿献血的奉献精神和社会氛围是健康中国、文明中国的重要标志,应引起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我国献血法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献血工作的领导、规划和协调的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地方政府不够重视,在政府对各部门的绩效考核中未能充分体现,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导致无偿自愿献血工作变为由卫生行政部门和红十字会孤军作战。调查发现人流多、易宣传、易采血的采血车配备不足,甚至原来已有的地点被撤销,还出现采血车被城管驱逐的现象。”陈赛娟说。
陈赛娟表示,在我国,献血工作的主力军是社会各界以单位团体形式承担,这也是我国献血工作的一个特色,但其中的问题是,单位团体实施过程中对献血工作的宣传不足、领导的带头示范作用缺失,存在大量自上而下摊派的行为,这种方式不但不能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反而会带来负面的社会影响。
为此,陈赛娟建议:
一、 将世界献血日确定为国家献血日,各级政府应积极规划,在国家献血日应在全国范围内发动各界人士无偿献血,并发动主流媒体大力宣传。
二、 献血法规定“国家鼓励国家工作人员率先献血,为树立社会新风尚作表率”。各级政府应提倡适龄国家工作人员带头,将自愿无偿献血纳入国家工作人员绩效和考评标准。如果在各级适龄国家工作人员中,自愿无偿献血能够蔚然成风,那么,我国自愿无偿献血事业一定能走在世界前沿。
三、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卫生行政部门应进一步明确医疗机构对无偿献血的动员责任,各级医疗机构应形成具体工作流程和相应考核机制。
四、 国家红十字会建立全国献血关爱热线。民众的献血念头具有一定的偶发性,可能因为不知如何献血错过相应的时间而导致献血对象流失。所以,一个民众熟悉的献血关爱热线能及时捕捉民众的献血念头,进行积极宣传和引导,从而为献血工作带来很大推动作用。
五、 各级政府应合理加强采血点和采血车的资源配置。采血点和采血车需配置在人流密集地段,比如,商业黄金地段。如果各级政府不参与协调进行资源配置,卫生行政部门往往无法争取到。
六、 各级政府应积极营造无偿献血光荣的社会氛围,并协助主流媒体做好无偿献血的公益宣传。对于多次无偿献血者,应给予奉献奖等适当奖励,并将此作为五好家庭、先进人物、荣誉市民、模范公民评选的优先条件,并将此纳入社会诚信体系。同时,在升学就业、公推公选、交通出行等方面提供优先条件。
七、 教育部门应加强学校教育,将献血相关知识纳入中小学生教科书。目前我国民众缺乏献血相关知识,普遍对献血存在恐惧心理。教育部门如能将献血教育融入到中小学生教科书中,必将对我国未来献血工作的开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献血法已实行20年之久,随着我国国情的不断变化,如献血者的年龄需适当放宽,把自愿无偿献血的奉献精神和社会氛围提升到健康中国、文明中国不可或缺的精神文明的标志等。陈赛娟表示,献血法应不断适应现阶段中国的国情,建议全国人大应修改现行的献血法。
1. 献血前应注意什么?献血前两餐不吃油腻食物、不饮酒,但也不要空腹,可吃馒头蔬菜等清淡食物。否则会影响血液质量甚至导致血液检验不合格。
2. 献血前为什么要吃东西?这是为了防止发生低血糖反应。献血前吃些东西主要是补充血糖。因为饥饿时血糖比较低,献血紧张时血糖消耗更大,会影响脑组织的能量代谢,发生低血糖反应引起头晕。
3. 哪些人可以献血?(1)年龄:18~55周岁。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2)体重:男≥50kg,女≥45kg。(3)血压:12.0Kpa(90mmHg)≤收缩压<18.7Kpa(140mmHg),8.0Kpa(60mmHg)≤舒张压<12.0Kpa(90mmHg),脉压差:≥30mmHg/4.0Kpa。(4)脉搏:60~100次/分,高度耐力的运动员≥50次/分。(5)体温正常。(6)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7)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8)四肢无严重残疾,无严重功能性障碍及关节无红肿。(9)胸部:心肺正常(心脏生理性杂音可视为正常)。(10)腹部:腹平软,无肿块、无压痛,肝脾不肿大。
4. 献400ml全血对身体有影响吗?根据临床实践证明和科学统计:我们人体血液总量占体重的8%,平时只有80%的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另外20%贮存在脾、肝、肺、皮肤等“贮血仓库”内。正常健康人一次出血600~800ml不需要进行输血,只需补充一些盐水,通过人体自身的新陈代谢很快就能恢复。当人体缺血时,“血库”中的血和组织中的液体会被补充到血管中,保持血压稳定,不会发生因缺血而头晕。我们人体造血干细胞一直在不停地造血,当然也有一部分血在淘汰,当人体缺血时,造血干细胞会加速造血,人体造血的代偿能力可达到5~8倍。我们都是身体健康人,一次献血400ml,只占总血量的10%,血液恢复应该很快。献血后,血液的全部恢复大约需要一周。
5. 献血量及献血间隔是多少。全血献血者:每次可献全血200ml、300ml或400ml。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每次可献1个或2个治疗单位,或者1个治疗单位及不超过200ml血浆。全年血小板和血浆采集总量不超过10L。上述献血量均不包括血液检测留样的血量和保养液或抗凝剂的量。全血献血间隔:不少于6个月。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2周,不大于24次/年。因特殊配型需要,由医生批准,最短间隔时间不少于1周。单采血小板后与全血献血间隔:不少于4周。全血献血后与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3个月。
6. 正常人献血200~400ml后在饮食上应注意什么?应注意饮食营养正常搭配,适当补充营养,吃些瘦肉、蛋、奶、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当天可多饮水,但不要暴饮暴食。
编辑:赵彦
关键词:自愿无偿献血 互助献血 政协委员 陈赛娟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