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
“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这是告诫各级领导干部,在做好一些容易出彩的“显功”的同时,也要以久久为功的精神多练一些“潜功”。
“潜功”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不仅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正确政绩观,而且契合事物发展规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这里告诫各级领导干部的就是要有“潜功”意识和抓“潜功”的能力,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勇于担当,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这就是新时代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坚持的正确政绩观。历史唯物主义对事物发展规律的阐释对我们树立和坚持“潜功”理念也有启发。列宁在论述新制度变革时就提出,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就必须从小事做起。事实确实如此,任何事情都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成,不可能突然来一个意想不到的“大跨越”。一个科技项目的突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一个团队甚至几代人持之以恒、攻坚克难的结果。同样,一个地区的稳健发展、一项具有远大发展前景的工作,都浸润着长期打下的底子和默默无闻的“潜功”。
事实上,对于抓“潜功”,共产党人早就有着深刻体会,并付诸行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就是楷模。在治理兰考期间,虽然遇到的棘手难题一个接一个,但他始终坚持既治标更治本,确保可持续。比如,在治理流沙时,他知道泡桐树成长周期慢,但考虑到是“百年大计,是基本建设,是改变兰考面貌的重要一环”,因而竭尽全力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开展育苗造林。他总是把群众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引导干部不要因为贪图眼前利益去破坏长远利益。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称赞:“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只有一年多,但在群众心中铸就了一座永恒的丰碑。”杨善洲也是如此,在云南保山地委书记岗位上退休以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12年。在这10多年里,他没有想着如何干出绚丽多彩、擂鼓喧天的政绩,而是一头扎进深山做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丰功伟业。正所谓,绿了荒山、白了头发,志在当代、心向未来。回望这些“潜功”,我们无不体会到: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一茬接着一茬干,必定会干出实绩,干部群众也一定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很多领导干部都把在任期间能干出一番事业、创造一番业绩、为百姓谋得福祉当作从政为官的追求。然而,有些领导干部却缺乏久久为功、十年磨一剑的精神,不自觉中滋生了“政绩急躁症”,热衷于急功近利地想着上“短、平、快”的大项目,倾向于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对容易看得见、能迅速显现政绩的工作乐此不疲,对需要花费时间、打持久战的“长线”工作却不愿投入。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干部考核机制尚不够健全外,主要原因还是一些干部没有用心对待自己的岗位,缺乏长远谋划。有的甚至是干一天算一天,屁股没坐热就想捞点显见的政绩借机走人。显然,这些都与正确的政绩观格格不入,亟须纠偏。
“政如农功,日夜思之。”农民种地要想有好的收成,就必须经历春播、夏耘、秋收、冬藏的漫长过程,而不能搞毕其功于一役的短视行为。为官从政亦是如此。政绩是领导干部的“责任田”,影响当下、造福未来。进入新时代,各级领导干部唯有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为政雅量和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的不懈定力,才能真正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才能把“潜功”做成更入心的政绩。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潜功 政绩 显功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