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湖北沙洋:多产业融合助推农业转型发展
新华社武汉3月29日电 题:湖北沙洋:多产业融合助推农业转型发展
新华社记者俞俭
“花如海,客如潮”,正在举行的湖北沙洋2018年油菜花旅游节已接待游客26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1.7亿元。
60多万亩油菜花海,使沙洋成为闻名遐迩的赏花踏春胜地。在“油菜花节”核心景区曾集镇张池村,100多家农家乐赏花季每家可收入二三万元。“以花为媒”,融合农业、旅游等多个产业的“赏花经济”,正带动这个县农业转型发展。
“现在搞县域经济,必须一二三产融合。”近年来,这个县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积极实行产业融合,助推农业转型发展。
沙洋县东接汉江,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近年来,大力发展水稻鱼虾共生生态高效农业,产业整体效益大幅提高。从过去的单纯养殖产业,发展到集苗种繁育、健康养殖、冷链物流、餐饮服务、加工出口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养殖作为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小,作为第二产业的加工业,以及配套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创造效益也越来越多。”沙洋县农业局负责人说。
如今,沙洋全县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25.3万亩,年加工小龙虾3万余吨,创产值6亿多元,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带动农民增收3.8亿元。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沙洋还加快推进畜禽等养殖业转型升级,在适养区建设千万只蛋鸡生态环保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0亿元,分3期进行建设,建设期5年。一期工程2017年5月开工建设,今年2月建成并投入运行。
记者在五里铺镇刘集村70万只蛋鸡生态环保产业园看到,从鸡舍自动传出的粪便,运送到粪便收集处理中心,经密封发酵罐生物发酵处理后成为有机肥料,用于特色农业产业园种植特色有机蔬菜。
沙洋县还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广民宿文化型、农事体验型、创意创业型等12种发展类型,推进以种植养殖业为基础的产业融合。
曾集镇雷都村企业家许全心回乡投资建设的“樱花部落”,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园区占地面积500余亩,在这里不仅可以赏花、玩水,还可以垂钓、采摘,满足游客“赏、游、娱、食、住”全方位需求。2016年3月开园以来,在樱花盛开季节,每天旅游参观人数达2000多人次,双休日每天游客人数达1万多人次。
在沙洋县纪山镇郭店村,全村7400亩土地以每年每亩1000元的流转费流转给湖北水云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莲藕、水产、花卉苗木基地,农民就近在公司打工;实施迁村腾地,全村410户农户全部搬迁入住新居。
“村民是拥有土地的农民,又是在公司上班的员工。”郭店村党支部书记谢莫国说,“产业融合,让村民有多种身份,收入来源也多样化。”
融合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进入纪山镇郭店村,一排排徽派小楼如江南水墨画般呈现眼前。房前屋后种植的樟树、桂花树、红叶石楠,在春光中格外亮丽。文化广场、医务室、超市、礼堂、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俨然是个城市新社区。
产业融合发展,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去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889元,比上年增长8.64%,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产业 融合 农业 发展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