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施荣怀:两代人一份情
从一顿饭的窘境谈起
“我们家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许是有太深刻的体会,一开口,施荣怀就紧贴主题娓娓道来。施荣怀的父亲施子清是全国政协的老委员,也是香港知名企业家。施荣怀兄弟4人各自发展事业,并都是全国或地方政协委员。但是,早年落地香港时,施家却是一穷二白的。“上世纪50年代末,我父亲从家乡闽南到了香港,当时本准备借道香港去菲律宾投奔亲戚,但各种原因,没有去成菲律宾,就留在了香港,这一留,就是60年。”
“父亲在香港的第一份工作是教师,后来又学中医,开过小药房,也开过小工厂,但总体说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家庭没有脱离经济困境。”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施荣怀清晰地记得,上小学4年级时,开学几十块钱学费,就难住了父母;还有一次,因为连续几个月交不起房租,租住的房子被贴了封条,一家人只能流落在外,那一年,他读初一。
贫困,是施荣怀少年时代对生活的深刻印象,而他印象更为深刻的是,正是因为改革开放,家庭经济条件发生了改变。施荣怀说,大约从1978年开始,父亲逐步到内地做生意。“最初也是在摸索,所谓的‘皮包公司’一词,就是那个时代开始流行的——皮包里装着企业的执照、文件,没有什么钱,也没有实力,就这样去内地谈生意。”施荣怀说。
由于公司并没有真正的员工,已经上高中的施荣怀,放假时总需要帮父亲打零工。高一暑假,他陪父亲去广州出差时,遭遇了一顿饭的窘境,更是让他刻骨铭心。
“那是1978年,我陪同父亲去广州拜访客户。原本,要请合作单位的两个人用餐,到了现场,发现来了一整桌人。”施荣怀说,那个年代,国家穷,大家都穷,他们父子也穷。计划吃饭的人数改变了,预备好的饭钱不够了,那时还没有信用卡、手机,怎么办呢?“开餐后,父亲悄悄跟我说,快出去找到电话局,给妈妈打电话,请她想办法联系她广州的朋友,借100元钱以解燃眉之急。我跑出去,打电话、借来钱,总算没有出洋相。”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推进,施家在内地的生意迅速好起来。“1978年,我们还因为一顿饭发愁,1982年,家里就有条件送我去美国留学了。但毕竟时间短,条件还不是特别好,那一年,我哥把唯一能留学的机会让给了我。”
当年一心想当科学家的施荣怀,在美国攻读化学专业,1985年毕业时,考虑到家族企业还急需人手,我开始帮助父亲打理生意。“那时候公司也就五六个人,在写字楼里租用二三十平方米的办公场所。”
四十年的亲历
施家的第一桶金,是做纺织原料的进口贸易。“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很多物资需要进口。特别是价廉物美的化纤产品,是市场的抢手货。我们从日本、韩国以及台湾把化纤产品买进,再卖到内地来。后来,内地逐渐能生产化纤产品了,我们又开始卖纱线等原料,并设立工厂加工成品。”那些年,施家先后在崇明岛、无锡、湘潭、泉州等地开设工厂,生意红红火火,“享受着国家改革开放的红利”。
跟随国家快速发展的步伐,施荣怀还见证了这40年的变化。比如纺织产品,中国由最初的进口国,已经发展成为出口国。“与40年前一样,我们做同样产品的贸易,方向却与当年是相反的——由当初进口变成了现在的出口。”
除了贸易上的变化,施荣怀笑谈自己“跑”了几十年内地,早已今非昔比。1985年来北京谈生意,作为港商,他只能住华侨大厦、建国饭店等有限的几家涉外酒店,那时候北京也不堵车,因为街道上根本没多少辆车。更鲜有穿西装的人。偶尔有内地的合作伙伴来酒店找他,谈完事儿后,会借房间里的浴室洗个澡再走。如今,不仅北京,国内很多中小城市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当年从香港到广州,各种转辗,颠簸过几个小时的国道,坐过一夜船,甚至还坐过飞机,而现在,高铁开通后,48分钟便抵达。别说这咫尺之地的珠三角了,笑称“内地哪里都去”的施荣怀说,去年自己曾开车从江苏南京出发,沿着高速公路经过安徽亳州又到河南洛阳,穿越几个省,当天便到达。返港时,因为天鸽台风影响,航班大范围取消或者延误。施荣怀从洛阳乘坐高铁,9个小时后顺利抵达深圳,过关回到香港。“硬件最能见证改变。”他说。
“我记得小时候在香港,如果去国货公司买东西,意味着去买价格低、质量差的产品。但现在,谁不用国货呢?中国已经成为制造强国。”与此同时,作为中华厂商会会长的施荣怀也坦言,改革开放初期,港商北上,在珠三角地带广开工厂,发展制造业,这些被称为“厂佬”的港商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是见证人和贡献者。“很多香港的富裕阶层,都是
这样起步的。”
现在该总结未来该展望
国家翻天覆地的改变,在施荣怀眼里是点点滴滴的积累。“我们这40年,路是走对了。”这句话,发自他的内心,也是施家父子两代人一直深信不疑的。“我在香港土生土长,亲历改革开放40年,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无比认同。”
在施荣怀眼里,改革开放带给内地的变化,硬件只是其中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思维一直在改变。“我想对香港年轻人说,要改变保守的想法,不然会被远远落下。”跑了40年内地的他,尽管比较了解各种发展变化,也常会感觉自己跟不上内地朋友思维的灵活和速度。“特别是近10年,更是如此。很多工作走得很快,而且走得很稳。”
施荣怀说,当年,相比于内地,香港比较优越。有些人为了改变生活往外闯,享受了改革的红利;还有一些人,安于现状,并不愿意来内地,对改革开放或许没有什么体会。
“可能越没有赶上的,今天就越落后。所以,我认为,40年了,我们该好好总结,好好宣传。一方面,这4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我认为香港功不可没;但换一个角度,国家给香港的也足够多,香港应该紧跟国家改革开放的脚步,不能光吃老本。”施荣怀说,眼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一个窗口,也是平台,更是试验田。香港应该好好发挥“一国两制”的优势,继续稳固金融和专业服务中心的地位,乘势发展。“在总结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展望,相信留给后代的下一个40年,会更加伟大。”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改革开放 发展 香港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