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科学”号在麦哲伦海山发现“珊瑚林”
新华社“科学”号4月12日电(记者张建松)中国“科学”号科考船考察队日前在海下1400米左右的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上发现了“珊瑚林”,其中最大一株珊瑚高达2米多,这在热带西太平洋的海底十分罕见。
通过“科学”号搭载的“发现”号深海机器人传回的视频,记者看到在幽深暗蓝的海山上,2米多高的粉红色水螅珊瑚生机勃勃,好像满树的桃花正在盛开,繁茂的“花枝”上,附着了海百合或捕蝇草海葵;近3米宽的竹柳珊瑚,牢牢地附着在海山的岩石上,枝丫上生长了无数的珊瑚虫;竖琴结构的白色丑柳珊瑚,枝繁叶茂;螺旋状生长的金柳珊瑚,丝丝缕缕的“穗花”,飘逸潇洒,像极了一枝正在开花的芦苇。
珊瑚由珊瑚虫堆积而成。据“科学”号考察队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阳介绍,珊瑚虫纲隶属于刺胞动物,包括海葵、石珊瑚、软珊瑚、柳珊瑚、海鳃等,是一类非常古老的多细胞动物。
热带西太平洋是寡营养海域,远离大陆,没有陆源营养盐补充,同时水体常年上热下冷,导致海水层化明显,上下水体基本不交换,底层的营养盐也上不来,一般不能给珊瑚提供充足的食物。但海山具有硬底,拥有相对高的生产力,具有水流速度大的特点,因此能维持珊瑚的高物种多样性和很高的生物量。
此次调查发现,麦哲伦海山最大特点是水螅珊瑚中的柱星螅数量多、个头大,是海山优势种。水螅珊瑚与黑珊瑚、柳珊瑚等许多珊瑚共同构成了麦哲伦海山的生境基础,为铠甲虾、蛇尾、海百合等其他生物提供了栖居场所。
李阳说:“珊瑚是海山中生物量最高、数量最大的一个类群,对于我们了解海山的生物多样性、生物量非常重要。海山上的优势类群,包括珊瑚、海绵、棘皮动物等,都是我们考察中重点关注的对象。”
在中国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态系统科学调查”支持下,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组织开展了麦哲伦海山科学考察。此次考察的目的是进一步了解海山生态系统,加深对海山生物多样性和连通性的认识,并为未来在麦哲伦海山链建立一个国际合作的深海保护区做前期准备工作。(完)
编辑:杨岚
关键词:海山 珊瑚 麦哲伦 科学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