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清运变掩埋是假应付而非真落实

2018年04月24日 14:58 | 作者:汪东旭 | 来源:红网
分享到: 

去年11月,浙江省台州温岭市一座垃圾山长期困扰附近居民,群众举报后,中央环保督察组对此进行督查,并承诺11月底完成垃圾清理。去年12月,中国之声记者发现这里依旧垃圾成山。经报中国之声道播出后,当地政府再次表示整改,并向中央环保督察组做出第二次承诺,在今年1月底前完成垃圾的清运处置。然而,记者近日回访时发现,号称已清运完毕的垃圾不少被填埋到了地下,造成了二次污染。(4月22日 中国之声)

承诺的垃圾清运,最终却变成了就地掩埋,这恐怕就不是真整改,而是假应付。不仅造成了二次污染,也因为不扎实的整改与虚浮的作风而遭致公众的质疑,给有关部门的公信力造成了损伤。试想,当地居民就生活在附近,对垃圾污染的感受最直接也最深刻,妄图以就地掩埋回应整改承诺,岂非自欺欺人?

工作假应付,注定赢不来人民点赞,更赢不来发展进步。所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尤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和运用,公众表达监督的渠道更加广泛。任何不走心、不扎实的工作作风,都可能在监督的阳光之下原形毕露。因此,在事关人民切身利益的环保等问题上,还是不要心存侥幸,否则,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回到这则新闻,还有如下细节值得咀嚼。一则,新闻涉及的温岭市城东街道垃圾山,是2014年创卫时建设的临时垃圾场,没有合法的审批手续。但为何,直到去年8月被当地群众反映给了中央环保督察组,才得到了整改承诺。如果不是被举报,这处存在多年的垃圾山还要继续扰民多久?这种总是由外界推动的工作模式,也暴露了相关部门主动作为、靠前服务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不强。

二则,垃圾清运是以外包的方式招标出去的。这固然是一种市场化运作方式,但工作外包,当地政府的职责却不能外包,至少应该履行好监督、监管职能,确保垃圾的的确确清运出去。虽然,相关部门表示,在清理的过程中“我们定期还派人查看”,但最终结果却未尽如人意。如果说相关部门对此不知情,显然是履职尽责不到位;如果说知情,那背后的原因不免引人遐想。

令人欣慰的是,媒体报道后,当地市政府有关领导对此事高度重视,已着手调查,并表示立即落实整改,将埋在地下的垃圾全部清理干净,及时向媒体通报。这份担当固然值得赞赏,及时公开信息的态度也是积极的负责任的。接下来,就期待相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确保对公众的承诺不打折扣。只不过,还是希望这样的假应付不要再有,也不要再等着媒体的曝光才推动工作的真落实、硬落实。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垃圾 清运 应付 落实 掩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