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策论 策论
网络治理关键是凝聚人心
时至今日,恐怕很少再有人坚持说,互联网是一个不需要规矩的乌托邦。
当今世界,超过40亿人登录互联网,数字经济规模几乎占到经济总量的一半,人们在网络世界中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关涉他人的权利,也反过来影响自身的存在。刚刚过去的4月,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就因为网络隐私问题两度在美国国会接受质询,引发世界范围的关注,英国议会也要求他本月亲赴英伦“过堂”。互联网“用得好就是阿里巴巴的宝库,用不好则是潘多拉的魔盒”,仅靠网络“自治”难竟全功,法律和政府的治理不可或缺,这已成为众多国家的共识。
然而网络治理是门“技术活”。正如有人所说,在一个有着7亿多网民的国家,面对快速更迭、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治理者思想不新会被笑死,本事不强会被气死,办法不多会被愁死,效果不佳会被骂死。没有两把刷子,不仅可能“一放就乱,一管就死”,更有可能引发众多负面情绪,背离营造网络清朗天空的良好初衷。
网络治理看上去是治网,本质上是做人心的工作,这意味着要更好遵循社会治理的规律,最大限度凝聚人心。
我们常常说察民情、顺民意,这在网络治理中,主要体现在用心把准“舆情脉”。网络特性使然,网上舆情往往比现实生活更为复杂,不排除有人造谣生事、浑水摸鱼。但总体而言,应把舆情看作人心的晴雨表、社会的探照灯,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自信。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个个“关口”,自然处于国内外舆论的“风口”,尤其需要保持定力,不以自身的急躁情绪去跟他人情绪化的表达相对抗。不管是赞许鼓励还是批评打压,是客观深刻还是偏颇肤浅,都要用心甄别、辩证对待。属于学术问题的,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积极加以引导;属于思想认识问题的,要温和宽容、团结转化;属于政治问题的,就要针锋相对地斗争。赢取人心,才是舆情应对的根本目标。
置身深刻变革的时代,广大网民对重大现实问题、利益问题高度关切。怎样看待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怎样减少城乡差距?怎样处理改革两难?人人都有思考也有困惑。解疑释惑,对老年人有老年人的办法,对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方式,最关键的是实事求是,不要总是用一个腔调、一种风格跟人打交道,更不可迷信“轰炸式”的“正面引导”,搞大水漫灌、排浪宣传那一套。做思想工作的人,要说服别人,首先自己一定要想清楚,一时间达不到预期效果,也不能怪人家脑子糊涂觉悟低,而要更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不是做到了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是不是做到了入情入理、令人喜闻乐见?是不是做到了和风细雨、有的放矢解扣子?
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散,搬米难。做好网上工作,重点要团结好两类人群。一类是网络“大号”,他们或是各界知名人士,或是新媒体代表人士,一次发声就能引发数万人跟帖转发。跟他们推心置腹交朋友,增进他们的政治认同,就能收获团结一个、影响一片的效果。另一类是占绝大多数的青少年网民,他们眼界开阔却易受不同思潮影响,社会参与意愿强烈却易于冲动。实现青少年与党同心、与党同行,必须走近青年倾听心声,融入青年引领思想,服务青年网聚力量。
网络是现实的投射,很多时候,问题在网上,根源在线下,舆情应对只是化解矛盾的一环。这些年来,随着正风肃纪反腐成为常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很多过去高度敏感的话题逐渐“脱敏”,不少过去“一点就爆”的讨论日益趋于理性平和。前后变化提醒我们:网上问题要靠网下行动来解决。对于合理的困难和诉求,要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对需要长期解决的问题,要做好解释工作,争取群众理解。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到治本上。
“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是我们做好网络治理最基本的遵循,照着这个路子走下去,网络世界一定会更加有序、更加繁荣。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网络 治理 人心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