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解读 解读
“网红”景点为何频频“见光死”
坐“开往春天的列车”穿行漫山花海、去洪崖洞体验现实版《千与千寻》、到“爱情隧道”秀把恩爱……这个“五一”假期,去网红景点“打卡”成了热门之选。可是,不少人乘兴而去,却败兴而归,最后大呼“被骗”。因为,众景点不仅人满为患,且许多地方的景致与网传照片相去甚远。
不知从何时起,网红风刮到了旅游圈。这些“网红”景点,一开始籍籍无名,但贴上花样标签后,似乎便有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气质。不排除其中有些景点确实别有韵味,但更多的爆款景点则纯属滤镜下的“看上去很美”。它们之中,有的徒有噱头,热衷于炒作“最小山峰”“最美小镇”“最美栈道”,结果费劲寻觅过去一看,不过平平无奇;有的专注蹭热点,小“西藏”、北“婺源”、东“青海湖”等屡屡曝出,但现实差距却远远不止“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对比;还有的独辟蹊径,以“不得不去的冷门美景”等激起大众探寻“新大陆”的冲动,但事实是那儿真的“很荒”,基础设施一应俱无……风起潮来,网红景点大有挤爆、炒糊的节奏。
“网红”套路深,莫要太当真。看看那些爆红又爆冷的景点,大部分运行逻辑与其他领域的“网红”别无二致:他们似乎认为,只要会P图、肯吆喝,一棵歪脖树也都包装出“枯藤老树”的诗意。“照骗”之下,真实的服务管理远远不如P图修片认真,招待热情远远不如给网友“种草”积极。诚然,挖掘身边美景并予以适当的推广,无可厚非,但心思全用在推广上,那就是舍本逐末,最终也必如众多网红一样,难逃“见光死”的命运。即便个别景点成为“网红”纯属网友的“无心插柳”,但面对突然蜂拥而至的游客,他们也是一脸懵。没有相应设施,不具备接待能力,连维护秩序的成本都捉襟见肘,自然而然很快也“失宠”了。
“本想玩一把小众,却不小心又从了众”——追捧“网红”景点的尴尬,折射出旅游市场之虚。它用一种直白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一个景点发展成熟,决不能仅仅依靠营销和宣传,而必须让后续服务和管理都跟上。更重要的是,它再次提醒了当下的旅游市场供需匹配问题。这些年,中国旅游需求呈现井喷,但反观旅游市场,一是盛景虽有,但游览模式几乎是“人从众”,处处摩肩接踵;二是游客需求已经多样化,有人好古、有人求静、有人喜雅,但大部分景区服务还在套同一个“模板”。正因此,跳出“网红”景点的坑,需要游客擦亮双眼,但解决的根本之策还在于相关部门和经营主体加强管理、改善服务,不断拓展旅游市场挖掘出更大潜力。
循美而去探寻芳踪,乃天性使然。看透网红景点的“假”与“真”,重视激增的旅游诉求,这是网红景点给我们留下的启示。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景点 网红 旅游 见光死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